新《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9月1日起施行,八大變化不得不知
2021年7月30日,中國人民政府網站印發通知稱,修訂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條例》涉及耕地保護、土地征收、宅基地權益保障、規范集體經營性用地入市等,亮點頗多!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新政策的亮點解讀。
亮點提煉:
一、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
二、明確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
三、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
四、細化土地征收程序
五、保障農村村民的宅基地權益
六、持續優化建設用地審批流程
七、為土地督察權的行使劃定邊界
八、加大對土地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
新《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亮點解讀
(自然資源部法規司司長 魏莉華)
2021年7月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第743號國務院令,公布新修訂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這是《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自1998年修訂后的第二次修訂,是保證2019年新修正的《土地管理法》順利實施的重要法律武器。新《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諸多亮點值得關注:
亮點一:嚴格控制耕地轉為非耕地
1998年的《土地管理法》及《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均將控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作為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和重點,對農用地之間的轉化缺乏制度性的約束,導致實踐中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現象大量存在,嚴重影響糧食。為此,新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專門增加規定: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耕地應當優先用于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生產。按照有關規定需要將耕地轉為林地、草地、園地等其他農用地的,應當優先使用難以長期穩定利用的耕地。從而進一步拓展了土地用途管制的重點和內容。
亮點二:明確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是省級人民政府
加強耕地保護,必須首先明確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新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在總結多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強化耕地保護責任主體制度實施經驗的基礎上,首次從行政法規層面明確了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負總責,其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耕地保護的責任人。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將國務院確定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農田保護任務分解下達,落實到地塊。國務院對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落實情況進行考核。
亮點三: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對耕地保護責任主體的補償激勵,積極推進中央和地方各級涉農資金整合,按照“誰保護、誰受益”的原則,加大耕地保護補償力度的要求,新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在總結部分地方實施耕地保護補償制度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做出明確規定:建立耕地保護補償制度。耕地保護補償制度具體辦法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規定。
亮點四:細化土地征收程序
新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以維護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為核心,對《土地管理法》規定的土地征收程序進行了細化規定。主要包括:(1)發布土地征收預公告,啟動土地征收。市、縣人民政府認為符合《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五條規定的公共利益,需要啟動土地征收的,發布土地征收預公告,開展土地現狀調查和社會穩定風險評估;(2)組織編制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并進行公告和聽證;(3)簽訂征地補償安置協議,對個別難以達成征地安置協議的,在申請征收土地時如實說明;(4)申請土地征收審批;(5)土地征收經依法批準后發布土地征收公告,公布土地征收范圍和征收時間,對個別未達成征地補償協議的作出征地補償安置決定;(6)實施土地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