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走出去”亟待政策支持
趙皖平認為,當前,我國三大主糧進口,大豆進口量更連續多年高達消費量的80%以上。今后,隨著國內工業化、城鎮化的穩步推進,人口的持續增長,食品消費結構的不斷升級,我國農業資源緊張的矛盾將更趨嚴峻。我國必須抓緊謀劃實施全球農業戰略,建立持續、穩定、的全球農產品供應網絡,建議在“走出去”專項資金中增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基礎設施落后是制約非洲農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也是赴非農業開發成本高的關鍵因素。建議政府在農業“走出去”專項中,增設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專項,擴大配套海外農田水利(重點節水灌溉)、農機裝備、烘干倉儲等基礎設施投資,帶動國內產能“走出去”,同時提升企業境外農業投資回報率。
趙皖平說,建議將非洲作為我國農業“走出去”的地區。一是非洲糧食短缺,歡迎國際農業投資,同時,緩解非洲糧荒也可間接化解我國糧食風險。二是政治上非洲一直是中國友好地區,非洲為中國提供了大量礦產資源和石油,增加非洲糧食供應,有利于鞏固中非傳統友好關系。三是非洲農業資源要素豐富,發展現代農業潛力巨大,長遠來看,不僅可降低我國主糧壓力,甚至可分解我國大豆供應風險。
趙皖平建議,將農墾作為農業“走出去”的排頭兵予以重點支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了農墾新時期的重要作用,其中之一就是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他建議:一方面,動員各墾區積極申報農業“走出去”項目,尤其對安徽、黑龍江、廣東等先期“走出去”且成效明顯的墾區,優先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支持以農墾為平臺,打造農業“走出去”艦隊。農墾探索實踐的“農業走出去聯盟”模式,以農墾為排頭兵,帶動農業產業鏈企業“走出去”,聯盟企業間資源共享、信息共享、服務共享,值得調研總結。還有,條件成熟時,可統籌協調各省農墾及其他農業龍頭企業分赴不同開展農業開發,組織大豆生產,逐步減少從美洲進口轉基因大豆數量,降低生物風險,同時培育生產領域的國際大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