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賺30萬!在這個地方,想當農民得“競選”
而在上海松江,農民卻成了“搶手貨”,在這里你如果成為一個家庭農場主可不是想當就當的,必須要通過競選才能當上。
6個農場主六十多人報名
家庭農場成搶手熱餑餑
2014年春天,井凌橋村有6位家庭農場主年滿60歲,按照松江區的規定必須退休,因為想經營家庭農場的人不少,需要為其它村民讓出機會。新的農場主由村民代表投票決定,誰想種地都可以來競爭。一紙通知出來后,6個名額竟然引來了64個人報名。直到今天,徐秋連回想起當初參加村里的農場主競選時經歷的激烈競爭,依然記憶猶新。
上海市松江區井凌橋村家庭農場主徐秋連:我想怎么這么難,包這個田60幾個人競爭,要命了。
上海市松江區井凌橋村村民儲仁觀:甜頭不少,一年一個人搞個六七萬塊錢。比如說打工的話只能搞個兩三萬塊錢。
從種地嘗到甜頭,這對井凌橋村的村民們來說是2007年以后的事情。在這之前,這里和中國東部大多數農村一樣,人多地少,一戶人家只有三四畝地,一年收入也就一千多塊錢,守著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年輕人大多進城打工。人走了,地荒了,村莊也慢慢凋敝。
2007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松江區開始在全區推行家庭農場,要求常年雇工人數不超過家庭務農人員數量,以保證家庭農場的自耕性質,規模適度經營,防止土地資源過度集中。
上海市松江區委副巡視員封堅強:規模一定要家庭自耕,而不要用大量的雇工。
松江區鼓勵外出打工的村民把地委托給村委會,再由村里把地交給本村想種地、能種地的農民,經營家庭農場,條件是每年每畝農場主要給原農戶補償500斤稻谷,這避免了土地租金隨意漲價,導致承包戶撕毀合同甚至棄耕的情況的出現,同時土地不會被挪作他用。
家庭農場推廣之初,松江區每個家庭農場土地面積大概為100至150畝,一年下來,農場主大約有五六萬元的收入,不用背井離鄉,而且收入還能比外出打工高一倍,村民們看在眼里,對家庭農場的態度也從最初的觀望,到了靠競爭才能上崗。
松江區對于家庭農場主設置了嚴格的準入條件:不是本村村民不行,沒一點務農經驗的不行,工作不辭,三心二意的不行,品行不好,好吃懶做的不行。條件苛刻,而且都是鄉里鄉親,相互知根知底。2014年井凌橋村報名的有64人,輪篩選就有40多人被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