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歸來話三農,鄉愁的“危”與“機”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億萬中國農民的期盼,也是我一直倡導的農村幸福家園的樣子。羊年大年初六,我在新浪發表了話題為“春節歸來話三農”的微博,希望回農村過年的網友,談談對當前農村、農業、農民的感受。截至正月初八17點,“春節歸來話三農”話題閱讀量已達91.3萬,收獲轉、評、贊5000余個,內容涉及土地和糧食、教育、養老、醫療、保險、勞務、留守人員、環境綜合治理、文明建設、法制建設、合理化建議等新農村建設中的方方面面。而這,只用了一天時間,可見網民對三農問題的關注。我把網友觀點進行了分類整合,形成一篇當代三農問題的長微博“報告”。
資料圖
“人”的城鎮化,而非“地”的城鎮化
近年來,隨著各類惠農政策力度和新農村建設力度的加大,農村戶口所能享受到的相關優待更加明顯:除土地承包、征地賠償、申請宅基地、生育二胎等優惠政策和經濟待遇外,集體經濟較好的村,還能享受股權、分紅、生活補助等一系列利益,因此,一些農民的市民化意愿并不高。我認為,在推進城鎮化發展的過程中,若能解決好拆遷居民的工作、養老及受教育問題,人民群眾一定會歡迎。同時,在未來的城鎮化進程中,要緩解大城市過分膨脹的狀況。目前,戶籍制度改革已開始向小城鎮傾斜,中央已經要求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
但在一些地方,城鎮化被狹義地理解,變相放大了城市或城鎮房地產業的發展,城市以一種粗放的方式快速蔓延。過度征用土地和耕地,導致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數量和人口質量城鎮化的趨勢,出現缺乏產業支持、市場支撐和人口支撐的“空心城鎮化”。以前,政府提城鎮化道路,必定是大拆大建,搞房地產,轟轟烈烈來一場造城運動。說到底,是“地”的城鎮化,而不是“人”的城鎮化。拔地而起的繁華如同空中樓閣,它要么因為缺乏人氣而空殼化,要么容不下失去土地的農民與貧民,只有紛至沓來的投資客。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的現代化,包括人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生活方式、知識結構等的現代化。城鎮化的根本目的,在于讓便捷的生活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深入鄉村,讓人的觀念融入城市生活,而不是單純地改變鄉村傳統面貌。所以,人的城鎮化,最主要的在于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新型城鎮化的“新”,就是要由過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規模擴大、空間擴張,改變為以提升城市的文化、公共服務等內涵為中心,真正使城鎮成為具有較高品質的適宜人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