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說京郊節水農業
2015-01-05
京郊日報6290
核心提示:如今,北京人喝上了來之不易的南水。我們高興、感恩,更應該做的是如何節約用水。眾所周知,農業是用水大戶。北京農業體量很小,占不到北京市總體GDP的百分之一,但用水量并不小。缺水的北京,近年來不斷通過科技手段加大農業節水力度,農業節水數據不斷刷新。通過這些數字,大家可以看出北京農業節水取得的成績,認識到節水農業任重道遠。
如今,北京人喝上了來之不易的南水。我們高興、感恩,更應該做的是如何節約用水。眾所周知,農業是用水大戶。北京農業體量很小,占不到北京市總體GDP的百分之一,但用水量并不小。缺水的北京,近年來不斷通過科技手段加大農業節水力度,農業節水數據不斷刷新。通過這些數字,大家可以看出北京農業節水取得的成績,認識到節水農業任重道遠。
9.1億立方米
市水資源公報數據顯示,10年來,本市農業用水量呈逐年下降趨勢,由2004年的13.5億立方米減少到2013年的9.1億立方米,減少了32.6%;農業用水占全市用水的比例由2004年的39%下降到去年的25%。耕地平均灌水量下降到每畝208立方米,每立方米水的糧食產出提高到1.5公斤。從2005年開始,農業用水量低于生活用水量退居第二位。
3460畝集雨示范區
位于昌平區小湯山的特菜大觀園主推膜面集雨利用技術。通過修建集雨窖和匯流系統,將雨水收集起來,然后通過重力滴灌技術將雨水回收用于設施蔬菜栽培,采用冬春茬番茄和秋茬球莖茴香的茬口安排,基本實現零用地下水。像這樣的膜面集雨示范區,全市共有3460畝,集雨窖總容積9.7萬立方米,覆蓋了順義、密云、房山、昌平等10個郊區縣。2013年,通過膜面集雨設施,共集水18.6萬立方米,可滿足600畝設施蔬菜一年的滴灌用水量。
6種灌溉施肥技術
在順義區都市型現代農業萬畝方中,目前已建立小麥水肥一體化示范區3000畝,集中展示了6種灌溉施肥技術模式。其中時針式噴灌施肥300畝、滾移式噴灌施肥180畝、自動控制微噴施肥300畝、滴灌施肥20畝、半固定式噴灌施肥2190畝、小地龍施肥10畝。3000畝小麥示范區年節水15萬噸,節電7.5萬度,省工210個,節本增收94.3萬元。時針式噴灌施肥、自動控制微噴施肥和半固定式噴灌施肥區畝產分別達到553公斤、535公斤和466公斤,比常規管理分別增產38.9%,34.4%和17.1%。
1株菜苗節水1公斤
蔬菜集約化育苗不僅省工省時,而且其省水的效果更加可觀。和傳統的育苗方式不同,集約化育苗技術是以穴盤為主要育苗容器,以草炭、蛭石、珍珠巖等為育苗基質,在溫室等可控環境條件下進行精量播種的一種育苗方式。以常用的72穴的西紅柿苗盤為例,整個育苗期共需澆灌12次水,一次用水量1.2公斤左右,單株秧苗耗水量滿打滿算0.2公斤。而同樣育1株西紅柿苗,傳統育苗方式耗水量至少要1.2公斤,相比起來,集約化育苗1株即可節水1公斤左右。
豬場污水減排50%
提起養豬場,不少人的印象是:豬扎堆,糞尿遍地……如今,這樣的場景早已成為歷史。京郊很多生豬住進了智能化豬舍,過上了生態環保的新生活,豬場污水排放量較以往減少了50%以上。目前,京郊智能化生態養豬場已建起10個示范點,并將在大興、平谷、懷柔和密云等區縣進行推廣。同時,還推廣了豬舍節水型飲水器,當水位低于出水口時,系統可自動補水;水位高于出水口則停止供水,使飲水器水位始終保持在一定水平,從點滴做起,節約用水保護環境。
“2578”戰略
“2578”戰略,意思是到2020年,全市畜禽養殖占地2萬畝,漁業養殖5萬畝,菜田70萬畝,糧田80萬畝。這80萬畝糧田中,有30萬畝是籽種田,意在發揮本市的科技資源優勢,繼續做大做強高附加值的籽種農業;另有30萬畝旱作田,耗水少,節能;剩下的20萬畝則是景觀田。目前,糧田縮減的任務已向各區縣分解。其中,順義、大興、平谷、懷柔、密云、昌平六個區縣的糧經作物面積要減到只剩20萬畝左右,相當于順義一個區2013年的糧田面積。通過大幅度的結構調整,加之節能設施改造,力爭實現農業用水量逐年遞減。
4億立方米新水
根據水務部門對農業用水的總體要求,到2020年,全市糧經、蔬菜、畜禽、水產4個行業用新水的總體目標將由5.6億立方米減到4億立方米左右。為此,本市農業部門將不斷提升農業節水服務與管理水平,有效減少地下水灌溉總量,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數和作物水分生產效率,力爭實現農藝節水技術和措施的全覆蓋,使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7提高到0.75以上,糧食作物水分生產效率達到每立方米2公斤以上,蔬菜水分生產效率達到每立方米40公斤。同時,改造升級畜牧養殖業生產設施,實現節水生產。
150萬畝農田
為加快推進農業節水,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產出效益,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市農業局制定了《北京農藝節水實施方案》,大力推進種植業農藝節水技術,在2015年至2020年間,將通過節水品種、鎮壓保墑、保護性耕作、雨養旱作、綠色防控、化學抗旱、測墑灌溉、水肥一體化等系列節水技術的綜合推廣應用,實現北京市150萬畝農田農藝節水技術全覆蓋。其中,包括80萬畝大田作物、70萬畝蔬菜作物。通過實施農藝科技節水技術,年節約用水0.36億立方米。
6大節水技術模式
2015年,本市將在京郊集成推廣6大農業節水技術模式。其中,設施蔬菜將推廣精量節水技術模式,以順義、大興、平谷、密云、懷柔、昌平等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為重點,以精量水肥一體化灌溉和覆膜灌溉2項技術為核心,配套實施培肥保墑、膜面集雨等農業節水技術,明年將建設1個節水技術集中展示基地、11個雨水回收利用展示基地和20個節水示范園區;糧經作物推廣旱作節水技術模式,重點在延慶、懷柔、密云、房山、平谷等無灌溉條件的區縣及地下水嚴重超采區,建設15個玉米雨養旱作生產“示范方”,實現零用地下水的目標。對于小麥等需要灌溉的糧經作物將推廣節水灌溉技術模式,重點建設順義趙全營和大孫各莊、房山竇店3個大田作物節水“示范方”。
100個示范園區
根據規劃,到2020年,北京的菜田面積將從59萬畝增加到70萬畝。蔬菜生產年用水量將由目前的2.82億立方米減少到2.6億立方米。眼下,本市正在推廣種植節水型品種,一系列節水技術也正在推廣實施。在已建節水灌溉工程的基礎上,本市將升級改造水肥一體化設備,重點開展以覆膜灌溉和水肥一體化兩項技術為核心,實施農藝節水技術全覆蓋;以精量灌溉、水肥循環利用和雨水回收利用技術為核心,開展蔬菜節水技術推廣與示范基地建設,全市將建立100個蔬菜節水示范園區。
標簽:
節水農業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