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行業正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企業該如何做?
中國制造業從無到有70年,那些曾經聽到“madeinChina”就皺眉頭的人,如今也難以忽視“中國制造”這四個字的分量。根據銀行數據,2018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份額超過28%,中國成為驅動全球工業增長的重要引擎。但是,以農業機械領域為例,我國制造業也同時面臨大而不強、效益不高、國際化經營能力不足等問題。
對于企業而言,隨著加工利潤的減少,只專注于制造難免面臨逐漸被邊緣化的困境,只有建立自己的品牌才能在乃至整個國際市場中重新奪得話語權。技術研發勢必成為行業競爭的焦點,這在根本上加大了對人才的需求。
制造業高新技能復合型人才稀缺
10月11日,第三屆工業機器人技術應用技能大賽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工業和信息化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長傅建奇表示,當前我國制造業人才隊伍在總量和結構上都難以適應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高素質人才占比明顯偏低,以工業機器人高技能人才為代表的、既懂制造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找不到、招不來、留不住”成為制造業人才隊伍建設的“通病”。
以農機行業為例,一方面,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制造、云計算等高新技術在農機領域的應用,企業對相關的復合型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需求愈發強烈,人才缺口大;另一方面,不僅僅是高端人才,基礎技術人才也同樣缺乏。對于機械制造業來說,似乎總是難以脫離其工作環境“臟、亂、差”的印象,很多崗位還頻繁加班,生活作息被嚴重打亂,但與此相對應的薪資水平卻遠低于金融、IT等高薪行業,行業吸引力低。隨著互聯網的興起,技術人才還容易被“挖墻腳”,留住人才更是“難上加難”。
6月份《中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人才白皮書》發布,對比近三年制造業人才的工齡變化趨勢可以發現,制造業人才呈年輕化趨勢,2018年底,工齡15年以上的制造業人才比前兩年有所減少,而工齡在3年以下的制造業人才比前兩年有所增加。截止2018年底,工齡10年以上的制造業人才占比高達40.95%,跟互聯網行業相比,制造業8至10年、10至15年、15年以上工齡段的人才均高于互聯網行業。
從范圍來看,制造業從業者的工作年限跨度較長、穩定性較高。但是不是也在側面指出了制造業人才培養時間長的問題呢?而工齡較低的智能制造人才占比低于互聯網行業,或許有兩個可能:一是高校教育模式還未完全適應企業用人需求,新一批的技術人才還未步入社會;二是年輕化的智能制造人才流失嚴重,制造業企業留不住人。不論是哪個原因,人才缺口大的現狀毋庸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