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機械化困局:不缺機器缺配套
2018-12-21
中國農業新聞網10230
核心提示:種植模式的多樣性,讓農機與農藝如何融合面臨難點。截至2017年,四川省茶園70%以上的茶區位于盆周山區和丘陵地區,約90%是樹齡20~30年的老茶園,茶園規格大行距1.5~2米、小行距0.3~0.4米,陡坡梯級茶園多為雙行條栽,機械化生產程度僅4%,人工勞動強度很大。
鋤草機的刀片飛快旋轉,修剪機刷刷地切割著茶樹兩旁的枝葉,翻耕管理機在茶田里自動行走……近日,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茶所)牽頭組織的“茶葉綠色發展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項目”秦巴山區現場會在四川省平昌縣舉行,多種農業機械在平昌縣秦巴茗蘭茶園現場作業,向來自四川、陜西、湖北、甘肅、重慶等5個?。ㄊ校┑男袠I主管部門、龍頭企業、合作社和種植大戶代表展示了山區臺地茶園機械化生產的關鍵技術。
秦巴山區是我國連片貧困地區,也是優質綠茶的優勢產區。作為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茶產業在區域產業脫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人民消費需求的升級以及農村勞動力結構的改變,茶產業技術需求與科技供給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其中山區臺地茶園全程機械化作業是一個亟待突破的重要議題。
今年以來,中茶所在平昌縣以四川秦巴茗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為依托,進行的“優質茶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模式”研究示范,正是致力于為山區臺地茶園全程機械化作業提供技術支撐。然而,要在秦巴山區大面積實現茶園全程機械化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7種機械設備讓山區茶園生產省時省力
隨著我國城鎮化不斷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向城市,茶葉生產勞動力短缺現象愈發突出,這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如:茶園管理粗放,長期不翻耕,導致土壤板結嚴重,保水效果下降;茶園普遍使用除草劑,影響茶葉品質;施肥普遍采用撒施顆粒化肥,化肥留存于土壤表面,流失嚴重,利用率極低;茶園管理與茶葉采摘的勞動力成本超過60%,且生產效益低下,一些茶葉主產鄉鎮甚至出現了春茶無人采的現象。
茶葉生產機械化勢在必行。然而,由于我國茶園地域地形復雜,多分布于丘陵山區,機械化難度大,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不足10%。以平昌縣為例,90%的茶園為山地茶園,其中又以山區陡坡梯級茶園居多,地形坡度達到了38度。
在此背景下,中茶所以四川秦巴茗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為依托,開展山區臺地茶園“優質茶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聚焦翻耕、鋤草、修剪、采摘等關鍵環節,集合了手扶式松土施肥機、茶田中耕機、雙人采茶機、自走式雙面修邊機、背負式吸蟲機、茶園小型深耕機等7種輕簡型機械設備,并在秦巴茗蘭茶園進行了示范作業。
優質鮮葉機械化采摘展示是重頭戲之一。項目首席專家、中茶所研究員曾建明介紹,鮮葉采摘是傳統茶葉生產方式中勞動最密集的環節,也是當前產業可持續發展亟需破題的關鍵環節。
現場重點展示了中茶所聯合浙江川崎茶業機械有限公司,針對我國現有茶園普遍采用1.5米大行距種植規格的國情而研發的雙人寬幅平板采茶機,該設備的工效比常規雙人采茶機提高了1倍,是人工采摘工效的50倍左右,同時還有效降低了傳統雙人采茶機往復作業方式容易造成機采鮮葉的高破碎率,非常適宜于優質茶鮮葉的機采。
自走式雙面修邊機是這次示范的另一亮點,它是專門為修剪茶樹行豎向兩側而設計開發的,可調整修剪的寬度和角度,主動輪采用自用自走設計,操作簡便輕松,在坡度大、地塊不平整的茶園使用也非常便捷,工作效率非常高。據了解,茶樹修剪也是山區臺地茶園生產管理中機械化程度的一個環節。
秦巴山區是我國連片貧困地區,也是優質綠茶的優勢產區。作為助農增收的支柱產業,茶產業在區域產業脫貧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隨著人民消費需求的升級以及農村勞動力結構的改變,茶產業技術需求與科技供給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其中山區臺地茶園全程機械化作業是一個亟待突破的重要議題。
今年以來,中茶所在平昌縣以四川秦巴茗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為依托,進行的“優質茶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模式”研究示范,正是致力于為山區臺地茶園全程機械化作業提供技術支撐。然而,要在秦巴山區大面積實現茶園全程機械化生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7種機械設備讓山區茶園生產省時省力
隨著我國城鎮化不斷推進,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向城市,茶葉生產勞動力短缺現象愈發突出,這導致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如:茶園管理粗放,長期不翻耕,導致土壤板結嚴重,保水效果下降;茶園普遍使用除草劑,影響茶葉品質;施肥普遍采用撒施顆粒化肥,化肥留存于土壤表面,流失嚴重,利用率極低;茶園管理與茶葉采摘的勞動力成本超過60%,且生產效益低下,一些茶葉主產鄉鎮甚至出現了春茶無人采的現象。
茶葉生產機械化勢在必行。然而,由于我國茶園地域地形復雜,多分布于丘陵山區,機械化難度大,綜合機械化作業水平不足10%。以平昌縣為例,90%的茶園為山地茶園,其中又以山區陡坡梯級茶園居多,地形坡度達到了38度。
在此背景下,中茶所以四川秦巴茗蘭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為依托,開展山區臺地茶園“優質茶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集成模式”研究與示范,聚焦翻耕、鋤草、修剪、采摘等關鍵環節,集合了手扶式松土施肥機、茶田中耕機、雙人采茶機、自走式雙面修邊機、背負式吸蟲機、茶園小型深耕機等7種輕簡型機械設備,并在秦巴茗蘭茶園進行了示范作業。
優質鮮葉機械化采摘展示是重頭戲之一。項目首席專家、中茶所研究員曾建明介紹,鮮葉采摘是傳統茶葉生產方式中勞動最密集的環節,也是當前產業可持續發展亟需破題的關鍵環節。
現場重點展示了中茶所聯合浙江川崎茶業機械有限公司,針對我國現有茶園普遍采用1.5米大行距種植規格的國情而研發的雙人寬幅平板采茶機,該設備的工效比常規雙人采茶機提高了1倍,是人工采摘工效的50倍左右,同時還有效降低了傳統雙人采茶機往復作業方式容易造成機采鮮葉的高破碎率,非常適宜于優質茶鮮葉的機采。
自走式雙面修邊機是這次示范的另一亮點,它是專門為修剪茶樹行豎向兩側而設計開發的,可調整修剪的寬度和角度,主動輪采用自用自走設計,操作簡便輕松,在坡度大、地塊不平整的茶園使用也非常便捷,工作效率非常高。據了解,茶樹修剪也是山區臺地茶園生產管理中機械化程度的一個環節。
標簽:
拖拉機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