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一款產品包打天下的企業不適過分追捧
-
一家企業沒有好產品是萬萬不行的,但是一家企業僅僅做好一款產品同樣也是遠遠不夠的。做企業是產品力、服務力、營銷力、管理力的綜合競爭。
-
商業界有很多案例已佐證一個科技歷史規律:一項革命性的創新,在獨領風騷一段時間后,很難無限擴大既有市場地位。
近兩年來,華北某省突然冒出一家在玉米機領域讓人側目的企業,其三行玉米機甚至成為國內眾多老牌同行企業競相模仿的目標,近三年銷量一路走高,今年據說訂單量達到了2800臺。盡管這個數字并不算特別大,之所以其引人關注,一是這家企業一直在行業內默默無聞,二是其產品的口碑得到不少用戶的肯定,三是過去的兩年玉米收獲機行業處于較明顯的下行態勢,而這家新興企業產品卻供不應求,銷量不降反升。
毫無疑問,這家企業有其值得肯定之處。首先其擁有較強在產品力。要知道,三行玉米機早就是熱得發燙的紅海市場,除了勇猛機械、九方泰禾這少數幾家以做大型玉米機見長的企業未涉入,其他知名的玉米機企業幾乎都涉入其中,包括雷沃重工這樣的大腕。該企業產品能異軍突起,說明其確實是號準了終端市場需求的脈搏。作為一家新企業,首先把產品做好、在此基礎上讓產品口碑得以流布,應該說其策略是正確的,也是很成功的。在企業發展的初期,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主要精力放在提升產品性能和產品質量上,體現了企業的專業性,無疑是一種正確的考量。
一家企業沒有好產品是萬萬不行的,但是一家企業僅僅做好一款產品同樣也是遠遠不夠的。做企業是產品力、服務力、營銷力、管理力的綜合競爭。從產品本身看,目前這家企業的玉米機勝在產品的性能與作業效率、性價比,而非產品的可靠性,保值率并不算高。同時,有好的產品,還要有好的服務,這對于我們農機行業特別是收獲機械行業非常重要。再好的產品,在使用過程中也會出毛病,目前還沒有聽到行業內充分肯定該企業服務的聲音。
而在企業的綜合管理能力方面,該企業不僅與雷沃重工、中國一拖、中聯重科這些成熟的大企業有質的差距,即便相比一些國內二線企業也落于下風。企業之間的競爭最終是管理力的競爭。企業既可以把自己的長板優勢發揮到,但是如果短板過于明顯,也難以支撐企業的長久發展。
我們說企業要建立專業化優勢,但是專業化并不代表企業就只干一款產品,到一定時候需要建立企業的多重優勢或多個增長點,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化解風險。不信,如果這家企業上市,得不到資本市場的認可是大概率事件。以筆者之了解,該企業勝出的這款玉米機目前在功能上提升的空間比較少,特別是目前有很多競品企業在借鑒、學習或者模仿,嫁接上后者的制造優勢、渠道優勢、品牌優勢與資金優勢,部分企業超過這家企業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在下以為,靠一款產品包打天下、決定成敗的企業不值得追捧。該省前兩年也有一家以做青貯收獲機見長的企業,在青貯市場還沒有發育的形勢下,銷量就一度超過700臺,成為該領域的龍頭企業,可是近些年來,這家企業的銷量已經連年下滑、今年已經到了200多臺的光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這家青貯機企業的發展軌跡為這家玉米機企業提供了借鑒。
而放眼,蘇州久保田也為這家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參照。以久保田當年的半喂入和全喂入PRO688如日中天之強勢,久保田也沒有死守某一產品不放,而是始終保持產品與市場升級的慧眼與應變之姿,以其充分的技術與產品儲備,產品線不斷拓寬,全喂入從688到988不斷升級,產品線由插秧機、半喂入擴至全喂入、拖拉機等,真正構筑了自身強大的、可持續的競爭力及對經銷商話語權,也構建了用戶與經銷商的忠誠度。
商業界有很多案例已佐證一個科技歷史規律:一項革命性的創新,在獨領風騷一段時間后,很難無限擴大既有市場地位。隨著國內眾多玉米機企業剖析這家企業的產品并嫁接上自身的優勢,料想明后年就有企業超出他了。可以說,眼下這家三行玉米機企業已經走到了一個新拐點。
(原刊于農機市場《觀察家》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