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作休耕有利于土地休養生息
來自財政部的消息稱,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有關要求,財政部會同農業農村部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對2018年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進行了部署。
一是將中央財政補助的試點規模擴大到2400萬畝,比上年翻一番,其中輪作面積2000萬畝、休耕面積400萬畝。同時,安排相關地區自行開展試點面積600萬畝,2018年總計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規模達到3000萬畝。二是將中央財政補助的試點區域由9省區擴大到12省區,即在現有輪作試點區域基礎上,鼓勵長江流域小麥稻谷低質低效區開展稻油、稻菜、稻肥輪作;在現有休耕試點區域基礎上,新增塔里木河流域地下水超采區開展冬小麥休耕、黑龍江寒地井灌稻地下水超采區開展水稻休耕。
近日,中央財政撥付資金50.9億元,支持有關省區開展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工作,比上年增加25.3億元,增長98.8%。中央財政主要采取直接發放現金或折糧實物補助的方式,將補貼資金落實到縣鄉、兌現到農戶,并根據年際間不同作物種植收益變化,與作物間收益平衡點相銜接,對試點補助標準進行動態調整。
盡管我國糧食產量連年增長,但不可否認,我國農業發展方式較為粗放,農業資源過度開發、農業投入品過量使用、地下水超采以及農業內外源污染相互疊加等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日益凸顯,基于此,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生態修復治理,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為必然選擇。
其中,從2016年5月20日起實施的《探索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方案》讓耕地輪作休耕制度逐步得以貫徹,且獲得了不錯的治理成效。所謂耕地輪作休耕制度,分為輪作和休耕兩部分。其中,在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開展輪作試點,推廣實行玉米與大豆輪作、玉米與馬鈴薯等薯類輪作、籽粒玉米與青貯玉米等飼草作物輪作、玉米與谷子等耐旱耐瘠薄的雜糧雜豆輪作。休耕,則重點在地下水漏斗區、重金屬污染區和生態嚴重退化地區開展。
當然,輪作與休耕都有既定補助標準,由中央財政將補助資金分配到省,由省里按照試點任務統籌安排,因地制宜采取直接發放現金或折糧實物補助的方式,落實到縣鄉,兌現到農戶。
筆者以為,耕地的輪作休耕作為我國耕地保護眾多手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乃至將來或將發揮重要且積極的作用,至少,從制度本身而言,輪作與休耕是利用種植物本身特點對耕地土壤形成修復,同時兼顧了必要的農業生產需求,相較于土地撂荒乃至采取純粹的土壤治理而言更具可操作性。
此外,通過輪作與休耕規模的不斷擴大,我國提升土壤污染防治能力也將有所增加,可以說,耕地保護與自然資源環境的整體好轉關系密切,隨著一系列措施的推進落實,我國耕地也有望從數量、質量和生態三方面共同向好,繼而實現耕地之于糧食生產的關鍵意義。
對于耕地保護與糧食生產而言,應該說,盡可能增加有效的耕地面積,是推進我國農業現代化、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基本手段。但應該予以強調的是,這一前提是以存量耕地的農業生產能力經由土壤修復等科學手段得以提升的,同時還必須輔以理順土地管理體制,以及保護耕地與城鎮化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必要的土地資源預警機制也必不可少,只有如此,才能在確保因地制宜增加耕地規模的同時,提升糧食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