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務農主體悄然生變 誰來擔綱現代農業?

   2016-08-22 經濟日報4980
核心提示:伴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等一系列改革的推開,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主體不斷涌現。然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對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作有拔苗助長的傾向。
 
圖 8月17日,新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賽湖漁業工作人員從賽里木湖打撈出有機高白鮭魚。

  圖 8月17日,新疆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賽湖漁業工作人員從賽里木湖打撈出有機高白鮭魚。

  圖吉林農安縣陳家店村眾一農機合作社的農機倉庫。 
 
  伴隨著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等一系列改革的推開,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主體不斷涌現。然而,記者在調研中發現,一些地方對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工作有拔苗助長的傾向。針對這一問題,專家表示,一方面要因地制宜,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找到適合當地實際的發展方式;另一方面要不斷完善相關政策與環境,盡快解決用地難、融資難以及信息不對稱等新老問題——“我們不能只看到務農人群老齡化、兼業化、低學歷化,也要看到新型經營主體正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中堅力量。”在近日的采訪中,吉林省吉林市一位農業局退休干部的話引起了記者的共鳴。
 
  眼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已覆蓋22個省份、74%的村,已完成確權的土地面積達5.6億多畝,土地流轉面積超過家庭承包經營耕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土地基礎已經很穩固。目前,全庭農場、農民合作社、龍頭企業總量近270萬家,經營耕地面積50畝以上的專業大戶超過340萬個,他們提供的農產品及加工制品占市場供應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務農主體悄然生變
 
  “家庭農場勝在規模效益,能薄利多銷。”46歲的李偉和是湖北武漢黃陂區大潭街道的一位家庭農場主。10年前,他利用村里的拋荒地,搞起了果蔬種植。5年前,他的偉和種植業家庭農場掛牌成立。經過不斷流轉土地,如今規模已擴大到200多畝,主要種植薯尖和鮮食甜玉米等特色果蔬。進入夏天,幾十個蔬菜大棚里,工人們不停地采收、簡單包裝后送到附近的農貿市場。
 
  薯尖好種,很少長蟲,種后30天就可以采摘,效益很好。李偉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30畝薯尖,到了收獲季節每天可采摘2000斤,每斤平均能賣到2元錢。“雇工收薯尖,每天需要20個工人,一個人就要100元人工費。扣除其他成本,每斤的保本價是1.5元,每斤能凈賺5角錢。一般農戶種薯尖的收益肯定不高。但對我來說,由于有規模效益,總利潤還是可觀的。”李偉和說。
 
  無獨有偶,黑龍江克山縣農民、仁發農機合作社的理事長李鳳玉也鐘愛務農。“去年合作社總收入9055萬元,盈余4196萬元,入社農民每畝分紅708元,比本地非入社農民畝均增收400元以上。”李鳳玉說,合作社成立之初以每畝350元作為保底分紅,年終盈余實施二次分紅;補貼資金產生的盈余按成員平均分配;重大決策事項一人一票。這幾條承諾一推出,很快就吸引了農戶的眼球,相鄰3個村子1.5萬畝耕地都加入了合作社。
 
  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重要形式。統計顯示,近年來,農民合作社發展迅猛,每月增加3萬家,總數已超過164萬家;87.7萬個家庭農場經營耕地面積1.76億畝,平均經營規模200畝。記者了解到,這些新型主體積極運用新理念新技術,開展種養循環、產加銷一體、休閑觀光等多種經營,發展信用合作、電子商務、會員制消費等新興業態,收獲了技術進步與產業融合紅利,給古老的農業產業注入了生機。伴隨新型主體不斷涌現,老人種地、婦女務農的現象正在開始改變。
 
  不以規模論英雄
 
  對于新型主體來說,面積小了當然不能實現規模效益,但規模經營也并非越大越好。
 
  連年的水稻增產,讓武漢的家庭農場主趙自昆嘗到了增收的甜頭,280畝地一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但他并不想就此擴大規模,主要原因是“面積大了,人力管不過來,成本收入核算也不劃算”。武漢市農村經管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對于家庭農場,武漢市著重引導,并不盲目地大規模發展”。當地規定,家庭農場主必須是具有本市農村戶籍且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戶,要具有5年以上種養業從業經驗。
 
  在上海,3734戶糧食類家庭農場經營著49萬畝水稻,占全市水稻面積的四成以上。“上海根據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土地流轉水平狀況來確定家庭農場土地經營規模。”上海市農委副主任殷歐說,要兼顧公平與效率,用政策手段和認定標準引導其發展,防止土地過度集中,脫離現階段發展條件。從實踐情況來看,各區縣形成了各自糧食家庭農場適度規模標準,低的限定在80畝至150畝,高的如勞動力轉移充分的松江區限定在200畝至300畝。
 
  記者在調研中發現,多數地方能夠引導不同經營主體根據不同產業、產品的特性,創新發展適宜的經營方式和組織形式。在糧棉油糖等大宗農產品領域,為實現高產,大多采取“規模經營戶+社會化服務”模式;在果蔬茶等園藝生產領域,為提高品質,則采取“規模生產基地+合作社”模式;而在養殖業領域,為保障,則更多地采取“規模養殖場+龍頭企業”模式,大大豐富了不同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方式。
 
  然而,一些地方對新型經營主體培育重數量、輕質量,圖大求快,拔苗助長,片面追求單一模式;一些地方樂于引進大企業、大資本,而把農民排斥在外。有的地方將從事農業生產的企業直接換上了“家庭農場”的名號,有的將普通農戶直接套上“種養大戶”之名,有的合作社只是湊人數而成,沒有實現統一經營,成為“空殼合作社”。這些做法會對農業生產造成較大損害。
 
  目前,不少地方發展新型主體的熱情高漲,紛紛出臺鼓勵措施。業內專家認為,發展新型經營主體該走什么樣的路子,沒有現成的模式可循,適合的經營規模也不一,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但不論采取何種手段、出臺何種措施,都要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要避免急于求成的傾向。要考慮資源稟賦、發展水平等客觀條件的制約,考慮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農村勞動力轉移程度等因素,來決定新型經營主體發展的速度和規模。
 
  新農民的成長煩惱
 
  當前,受地租、勞動力價格上漲,糧食等大宗農產品價格總體下行等因素影響,糧食主產區的部分地區出現了新型經營主體“退地退租、等待觀望”的現象,再加上用地難、融資難、保險難等老問題尚未完全破解,新老問題交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發展。
 
  多位專業大戶告訴記者,他們的愿望是能有市場信息平臺,便于掌握最準的農產品價格信息,及時調整種植結構。“去年秋天以來,鄉里召集開了幾次會,要調整種植結構”。
 
  談起今年的種植打算,吉林省白城市永勝村種糧大戶周國強顯得有些猶疑,“不種玉米,種啥呢?最近幾年,高粱賣不出去,綠豆有漲的年份也有賠錢的時候,雜糧價格忽高忽低”。
 
  和一般農戶相比,家庭農場的風險更大,更需要及時的價格信息。李偉和說,他家種有甜玉米150畝,每年兩季,一畝地勞動力成本不低于1000元。近年來周邊種植鮮食甜玉米的農民越來越多,甜玉米的價格經歷了大跌。他建議,有關部門可適時公布種子的銷售信息,讓種植戶能了解當年種植面積,及時作調整。
 
  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資金需求旺盛,但農村金融供給總體不足。除了個別資本密集型家庭農場外,絕大部分資金實力比較弱,不同的農場主多有著類似的顧慮,那就是貸款難。河北灤縣土地流轉中心的調查顯示,當地每座1.5畝的日光溫室大棚光一次性固定投入就需8萬元。雖然資金存在缺口,但家庭農場主卻很少有人去銀行貸款,一個原因是沒有抵押物。該中心主任王建平說,“主要是土地是流轉過來的,銀行不認可”。
 
  相比前幾年主要在土地流出、流入環節加大補貼,近年來,更多的地方開始著力解決新型主體生產經營問題。糧食晾曬難是傳統小農戶轉化為新型經營主體之后最迫切也是最現實的困難。今年起,上海開始建設糧食烘干設施,設施建設給予50%補貼,計劃到2020年基本完成日烘干3萬噸谷物能力建設,實現糧食收獲不落地。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興起,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今后要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表示,目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還處在起步階段,自身實力還不強、面臨的問題還不少,要根據不同主體的特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實行差別化扶持政策。當前重點是圍繞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面臨的瓶頸問題,在農業補貼、資金獎補、項目建設、金融服務、農業保險及稅務登記等方面加強扶持,不斷提高其自身實力和發展活力。
 
標簽: 現代農業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