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力推農業“四化”將拉動農機市場上揚
從長期趨勢看,力推農業規?;洜I、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四化”),將為農機化發展鋪平道路,同時也對農機市場產生巨大拉動作用。
首先,我們看規?;洜I。筆者有三個判斷:,規?;洜I是提高農業效益和競爭力的需要。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在兩會答記者問談到糧食進口增加的原因時說,“國外的糧食確實比我們便宜,便宜很大一塊。我們因為農業生產規模小、成本高,所以我們在糧食價格上不具備競爭力”“要提高糧食的競爭力,為此我們要搞規模經營,降低糧食生產成本”。第二,土地流轉規模經營仍在快速推進。去年玉米價格大幅下挫,有些媒體提出土地流轉是否會受到影響的問題。筆者帶著這個問題進行了調研,發現土地流轉仍在快速推進。在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土地流轉費約為1100元/畝,還很搶手。前不久城頭鎮恒潤農機合作社本想再流轉100畝,并且已經與村民達成了意向,但還是被別人搶了先。土地流轉這把火仍然燒得很旺,主要是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政策激勵。去年以來,山東省實施了農業“三項補貼”政策改革,將2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支持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其中對經營面積5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和種植糧食家庭農場每畝按照60元標準補貼。二是市場因素。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土地流轉主體也在主動適應市場需求,積極調整和優化種植結構。如恒潤農機合作社流轉的土地主要是用于種植附加值較高的農作物,繁育良種和種植馬鈴薯等,流轉土地的效益有保證。第三,規模化經營帶來大型機械旺盛需求。近幾年來,我國大型機械增速迅猛,一方面得益于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扶持,另一方面是由于規?;洜I的帶動。盡管我國農機裝備結構不斷優化,但是大型機械少、小型機械多、比例不協調的問題依然存在。而且隨著規?;洜I的進一步發展,大型機械還有廣闊市場空間。
其次,我們看區域化布局。只有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才有利于實現機械化,成本才能降下來,種植效益才會高。美國生產的玉米價格明顯低于國產玉米,這與美國玉米產業帶狀區域分布有很大關系。美國玉米帶位于北美五大湖以南的平原地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無霜期長達160~200天,年降水量達500-600毫米,春夏氣溫高,適合玉米生長。該區域生產的玉米占全美3/4。近年來,我國也日益重視農業區域化布局,不斷加強區域化布局的政策引導,因地制宜,宜糧則糧,宜棉則棉,宜油則油。韓長賦部長答記者問時講:“我們的糧食70%以上是主產區生產的,特別是商品糧,比例更高,所以要加強主產區的建設。”《農業部關于“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主要是適當調減非優勢區,對優勢核心產區不僅不調,還要加強產能建設,保障谷物基本自給。”可以預計,未來幾年農業區域化布局將有一個大的推進。如棉花,新疆棉區將進一步發展,而黃淮海、長江中下游棉區種植面積將進一步萎縮,其中山東省今年棉花種植意向同比下降25%。通過總結以往農機工業和農機化發展的規律可以發現,作物種植集中的區域往往是相應種類的機械生產企業集聚的區域,也往往是相應作物生產機械化先行的區域。如:北方是我國小麥、玉米主產區,小麥、玉米聯合收獲機、免耕播種機主要生產廠家也相應集中在山東、河南、河北等長江以北區域,南方是我國水稻主產區,水稻機插秧、聯合收獲機生產企業也相應集中在安徽、江蘇等長江以南區域。農業區域化、規?;娃r機工業發展是一個良性互動的關系。下一步農業區域化布局的推進也會給相應地區農機工業帶來發展機遇。如山東省青島市、臨沂市是花生主產區,花生生產機械化的市場需求就拉動了當地花生機械生產企業的發展,涌現了像青島弘盛、臨沭東泰、莒南白龍等花生機械領軍企業。前不久,筆者在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調研時得知,該縣金銀花種植面積達到65萬畝,但由于沒有適用的采摘機械,金銀花采摘仍然全部依靠人工。當地政府、農機管理部門和農民群眾都提出,迫切需要解決金銀花采摘機械化問題。一旦解決了金銀花采摘機械化問題,突破了金銀花種植中的用工瓶頸,又會反過來促進擴大金銀花種植規模。
然后,我們看標準化生產。農業標準化是現代農業的重要基石,是提升農產品質量水平、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重要保證,是提高經濟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機械化和標準化密不可分,沒有生產的標準化就無法實現機械化。在山東省,東營、濱州兩市棉花機械化采摘走在全省前列,而德州、菏澤等地棉花機采一直沒有有效突破,原因就是東營、濱州棉花生產實現了標準化,品種、株距、行距、行向、播期統一,種植規范,而德州、菏澤等地品種、株距、行距等各式各樣,麥棉、瓜棉、蒜棉間作套種,形成“插花田”,制約了機械化發展。另外,從我國推進玉米機收的實踐經驗看,也是首先統一了種植模式,實行了玉米播種的標準化,然后玉米機收才得以實現。為了適應不同行距的玉米收獲,許多地方也曾經探索過玉米不對行收獲,但效果都不如對行收獲理想。標準化生產為實現機械化掃除了障礙,也催生了精準智能機械的旺盛需求,播種精度、松土深度、肥水藥用量等實現標準化,需要帶有漏播監測裝置的精量播種機,帶有避免重松和漏松智能監測裝置的深松機,種、肥、藥分層精量施用機,低殘留植保機械等提供有力保障。
最后,我們看社會化服務。跨區作業和托管服務是農機社會化服務的兩種主要形式,農機大戶、農機合作社是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體。截至去年底,農機合作社達到5.4萬個,作業服務總面積達到7.12億畝,約占農機化作業總面積的12%左右,2億畝深松作業絕大部分是由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主體完成的。服務主體在同樣的時間內要完成更多的作業量,這就要求機械作業效率的大幅提高,社會化服務的勃興帶動了大型機械的快速發展。農機360網和農機生產企業、渠道商聯手搭建的O2O農機電子商務模式,在去年12月12日~18日短短一周時間內,就有1216家農機合作社訂單及意向采購機械4122臺套,貨物總值接近6.5億元,單臺套價格約16萬元。農機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主體已經成為購買農機的主力,而且在他們購買的機械中大型機械又占主流,用戶專業化、機械化趨勢日益凸顯。下一步,大力推進社會化服務,意味著服務主體數量還會有進一步增加,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服務市場將進一步拓展,這就為大馬力拖拉機、高速條播機、寬幅播種機、大喂入量聯合收獲機、玉米籽粒機、大型糧食干燥機、寬幅可折疊植保機、農用遙控無人機等機械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空間。
筆者堅信,隨著農業規模化經營、區域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加快推進,對大型、、精準、智能農機的市場需求仍將保持旺盛態勢,我國農機工業“錢景”看好,農機化發展大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