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農機市場或將醞釀10大變局
變局7:農機補貼將向“短板”傾斜
自2004年農機補貼政策實施以來,農機補貼對農機化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隨著補貼資金從7000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236.4億元,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提高了27個百分點。其中,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超過75%。
基于此,為加速農機化進程,農機補貼的額度只會增加,不會減少。預計2016年的補貼額度或將小幅增長,達到240億元左右。
農機補貼在10余年的運行過程中,補貼額度不斷攀升,操作方式也不斷優化。2016年的農機補貼或將呈現出兩大特點:,從補貼方向分析,“縮范圍、降定額、促敞開”將成為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間農機補貼的基本發展方向;第二,從引導作用方面分析,農機補貼將進一步向“補短板”方向傾斜。
眼下農機補貼將向以下幾個方面傾斜。
在農機具種類上,將向經濟作物種植與收獲機械、深松機、大型高端農機、糧食作物的種子加工、收獲后處理、秸稈處理、糧食貯存等環節傾斜。
在補貼對象上,將繼續向農機大戶、農業和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傾斜。
在補貼區域上,丘陵山區等農機化水平偏低的區域將成為農機補貼特別關照的區域。
此外,推進集成應用先進生產技術機械補貼。集成應用先進生產技術,進一步挖掘糧食增產潛力,以及提高水、肥、藥、農膜等投入品的使用效率和畜禽糞便、秸稈等的資源化處理,也迫切需要農業機械提供裝備支撐。
毋庸置疑,農機補貼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間在調結構、補短板等方面將會發揮更重要的引導作用。
變局8:消費群體由個體向合作組織加速轉變
近年,伴隨著農村組織結構的變化,農機消費群構成也在悄然發生改變,2016年這種變化還將繼續,突出表現為以下幾點。
首先,農機消費者構成正由個體向群體轉變。農機服務組織在農業政策的引導下快速成長,帶動農機合作社、家庭農機、農機大戶的快速發展。市場調查顯示,近3年以來,農機合作組織每年以15%的速度快速增長,“十三五”期間,農機消費構成將發生顛覆性變化,即由原來的消費個體為主轉變為以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為主。
其次,消費者理性化消費改變了競爭方向,過硬的產品質量、先進的使用功能、率、大品牌等成為用戶選擇的首要因素。舒適性、產品外觀設計美觀也成為近年影響市場競爭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市場的回歸詮釋了農機市場的進步,也要求企業從過去的營銷思維中走出來,專業、專心的把產品做好,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壓縮經營、服務成本,才能挾產品以令用戶,才能形成核心競爭力,立于不敗之地。
再次,消費需求升級。市場調查顯示,消費者對產品的舒適性最不滿意,說明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已經升級,他們從埋頭賺錢到減少操作強度賺錢。這種需求一方面反映了我國消費者關注點的轉移,另一方面也提醒生產企業需要在產品設計研發方面多下功夫,人性化設計已經不是論證的問題了,而是要提到設計日程上來。
最后,售后服務依然成為關注的重要問題之一。我國農機產品已基本成熟,售后服務能力已經實現了與消費者需求的對接,但他們依然表現出對售后服務的不安,他們對服務的期望不僅是服務的及時性,而且要確保配件供應。企業要想在服務競爭中勝出,以下兩個因素很關鍵:其一,服務的及時性,尤其是在跨區作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形勢下,農忙時,時間對于機手是最寶貴的;其二,服務的性,要拓寬服務的疆域,從過去傳統的維修服務走向培訓機手、提供作業信息、金融服務等各個領域,提升現代服務理念,改變服務方式,擴大服務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