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地“身份證” 農民多了“活資產”
土地辦上“身份證”,農民多了“活資產”
“政府免費給土地辦‘身份證’,還可以用作產權抵押去貸款。”負責該鄉農村土地確權登記工作的農經站張站長說,村民對于這項工作都非常歡迎、支持,一些外出務工的村民也及時趕了回來參加。記者看著張站長提供的一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調查測量信息公示表》,上面清晰地羅列出了承包方姓名、地塊合同面積、實測面積、地塊具體情況等欄目,真正實現了戶不漏田、田不漏戶。
土地是農村的根,是農民的生命線。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就是對家庭承包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和其他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確權登記頒證,根本目的是農民得實惠、農業增動力、農村添活力。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該鄉已完成全鄉7個村居,90個村民小組4530戶的情況摸底、入戶調查、外業地籍調查、內業制圖、數據審核公示等工作,并在維才村曾吳組發放了全縣首批44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
“拿到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農民就能夠用來貸款,進而擴大種植規模。如果不愿再繼續種地,農民可以把土地流轉給大戶獲得租金。與此同時,還將農民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為鄉鎮工業集中區輸送了大量勞動力,鎮域工業經濟發展得到有效促進。”該鄉黨委副書記、鄉長倪金說,農民多了塊“活資產”。
做足法律“功課”,規避矛盾糾紛
土地確權工作開展后,永華村在外打工多年的戴先生一直覺得“很鬧心”。原來,多年前,因為外出務工他將自家地丟給了當時的組長打理,隨著時間推移,他的地又先后被其他幾家農戶占用,現在該怎樣要回?
對于糾紛,農經站張站長心里自然“有桿秤”。“對于分戶、戶主變更和已經連片流轉、界址不清等矛盾糾紛,通常實行協商、調解、仲裁三步驟。”張站長說,凡是法律法規有明確規定的,嚴格遵照執行;凡是法律法規和現行政策沒有明確規定的,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分類處置。
最終在召集村干部和群眾代表開會統一討論后,在確權不確地的原則下,戴先生的“糾紛”得到了妥善解決。正是有了規范化操作的“幕后保障”,該鄉未出現一起因土地確權工作而引起的上訪事件。
經營權“定下來”,土地流轉“轉起來”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是農村改革發展的需要,是新型城鎮化發展的需要,它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讓土地有身份,流轉有保障,貸款有抵押,創業有資本。”說起這項“新創新”,該鄉黨委書記周華平娓娓而談,土地確權登記幫農民明確了土地,讓土地流轉“轉起來”,更好地推動盱馬路沿線現代農業的發展,真正實現農民增收致富。
確權登記既是為維護了群眾利益,也放活土地經營權,有效推進土地流轉和農業的規模化經營。事實上,從2011年起,該鄉便立足區位優勢,積極引導群眾,通過整組流轉方式開展土地承包經營權規模流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截至今年5月底,該鄉規模流轉土地2.1萬畝,培育種田大戶107戶,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8個,家庭農場28個,農業面積達2300畝。
實踐出創新。“2015年秋季,我們還將打造鄉鎮土地流轉“升級版”,采用“小組輪作”形式,鼓勵以村小組為單位參與土地流轉,讓本地想種地、想干事的農民真正受益。”維橋鄉在農村改革的道路上因地制宜、開拓創新,不斷繪制發展新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