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補平衡不能玩“占優補劣”游戲
有的基本農田上了山。一些地方通過耕地占補平衡,將城鎮郊區的高產農田圈占,把貧瘠、易旱的地塊補進基本農田,甚至在山地上開荒造田。有群眾質疑,土壤肥沃、連片平整、畝產上千斤的良田,被換成地力貧瘠、小塊分散、畝產三四百斤的“望天田”,這算什么占補平衡?
有的基本農田下了水。一些地方通過耕地占補平衡,在河灘、湖洲劃出所謂基本農田。水位上漲時,這些農田大面積甚至全部被淹,無法耕種;水位沒上漲時,也因受冷水浸漬,容易成為低產冷浸田。
有的基本農田進了房。一些地方將農村“空心房”整治與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結合,但一些地方完成拆舊任務后,復墾質量不高,甚至長期沒有真正復墾,房屋拆除后原宅基地荒蕪,復墾空有其名。
對這些問題,有的地方政府只算經濟賬、不算政治賬,只看眼前利益、不謀長遠利益。他們認為,工業化要地,城鎮化也要地,占用城鎮郊區農田難以避免,通過開荒造田、拆房復墾能給本地增加城鎮用地指標,還能通過流轉交易土地節余指標獲得受益,何樂而不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我們這樣一個有著14億人口的大國來說,農業基礎地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和削弱,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在任何時候都是真理。”耕地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我國人多地少,更要倍加珍惜耕地資源。如果耕地紅線出了問題,糧食生產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危害子孫后代的長遠發展。
耕地“上山下水”,問題在于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的政績觀出現了錯位。中央反復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但在一些地方領導干部眼里,農業投入大、見效慢,不如抓工業化、城鎮化容易出政績。在這種政績觀的驅使下,一些地方把好經念歪了,出現占優補劣、占多補少的“數字游戲”。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要牢牢守住耕地紅線。耕地紅線不僅是數量紅線,也應該是質量紅線。只有守住這條紅線,我們才有底氣說“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如果放任基本農田“上山下水進房”,耕地隱性流失問題日益嚴重,我們就很難端牢中國人的飯碗。
近年來,有關部門持續清理整治大棚房、亂占耕地建房,遏制耕地“非糧化”,效果明顯,但治理耕地亂象仍須持之以恒。具體來說,要明確責任主體,對耕地質量進行動態監控;要完善政績考核體系,進一步壓實糧食主產區的責任;要完善糧食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健全產糧大縣獎補政策;要持續壓實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的穩定糧食生產責任,讓糧食主產區和種糧農民都能得到合理回報,強化守住耕地紅線的動力。如此,才能真正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