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拼命賺錢撕裂的中國農業!
現在農業圈,有兩種消息以前都是新聞,現在已經老生常談,比如糧食年年增產,國庫盈余很多,但是進口卻不斷加大、油料作物缺口很大,仰仗進口,但是中國本土農民卻不愿意種、經濟作物市場動蕩,一會滯銷,一會又價格猛漲,農民種地跟賭博一樣,玩的是心跳、農資越用越多,農產品質量越來越差,農作物的病蟲草害越來越多、土地撂荒,越來越嚴重,但是卻有越來越多的農民不愿意種地……,然而不管進與出,也不管你大或小,好像都掀不起什么波瀾了。
其實農業與很多行業一樣,是一個實實在在的行業,只是在當前農業轉型的時期里,大家看到的方向不一樣而已。但有一點是明確的,當前進入農業的人,對農業的態度普遍比較樂觀,所以他看到的都是機會;而當前退出農業的,肯定是受到了教訓,對農業有了悲觀的想法,不想或不敢堅持,因為他看到的都是陷阱了。
中國農業,賺錢,賺快錢,拼命賺錢,像是把農業撕了一般。
:糧食年年豐收,進口卻不斷加大
中國自古是農業國,農耕文化很發達。以前的中國農村很穩定,農耕技術傳承的很好,大家誤認為中國農業技術很發達。
其實,中國農業以前走的精耕細作路線,以前的東西確實好吃,白面饃噴香,但是產量不高,所以以前大家都餓肚子,吃飽的時候不多。后來化肥的大量使用,農作物產量上升,雖然品質在下降,但是至少養活十四億人。絕大部分人吃穿不愁,而且現在剩飯剩菜幾乎都被倒掉,浪費嚴重。所以后來才大家一致認為中國農業是走產量路線,重量不重質,先讓大家吃飽再說。這樣做其實也只是從改革開放開始做,不過短短四十多年時間。
所以這就是個困局,國庫糧食多,每年進口也在增多,所以糧價不可能高,糧價不高,農民賺不到錢。有人會說農民賺不到錢就不會不種地,這樣糧食供給不就少了,糧價就上去了,農民不就賺到錢了。這個想法很天真,先不說這樣的風險有多大,中國缺糧食會產生什么后果,蘇聯當年組織過工兵搶糧隊?,F在打工比種地賺錢,能在家里堅持種地不打工的,要么年齡太大,外邊不好找工作,要么家里有事走不開,總之一句話,都不是什么有錢人,不種地一年試試,沒有收入一年試試,現在每個人一天能離開花錢不能,別別人沒亂,自己手里沒錢,先亂起來。所以中國種地的農民幾乎都是被迫的,有出路誰還種地。沒有出路,繼續種地,只能導致越來越貧窮,這是個死循環。
我們年年豐收,卻喂不飽自己...而這一現象背后所隱藏的,實際上則是我國農業長期以來積累下的深層次問題。
1、農業生產結構性缺陷
目前,在我國農產品中占據主流地位的是雜交水稻一類的高產作物。此類作物雖然高產,但實際品質卻無法保證,加之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更使得糧食的質量大打折扣。
這也導致了我國農業生產中,低檔次農產品長期過剩,農產品卻供不應求!
2、農業生產效率低下
以美國為例,他們以不到1%的農業人口養活了3億的人口,還有大量的余力用來生產出口。
但是在我國,幾千年來一直都是采用以家庭為小單位的分散化生產模式,即使在今天機械化生產也遠遠沒有得到普及——人的雙腿再怎樣也跑不過汽車,因此,高企的生產成本和低下的生產效率,也在不斷制約著我國農業的進一步發展。
3、耕地面積不斷下降
從2001年開始,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業的不斷擴張,我們的耕地面積就一直在不斷縮小。再加上農業用地污染、肥力下降以及鹽堿化等問題,中國農業用地早已吃緊!
目前,國內耕地面積已下降至20.25億畝!
農業是經濟發展的基礎,中華民族要想真正的崛起,真正意義上在舞臺再續輝煌,就一定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業領域所面臨的種種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