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糧食安全“三問”:糧庫實嗎?質量好嗎?進口多嗎?
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糧安天下——專家解讀《中國的糧食》白皮書
1996年,中國政府曾發表《中國的糧食問題》白皮書,有力回應了國際社會關于“誰來養活中國人”的質疑。時隔23年后,中國為何再次發表糧食白皮書?記者時間采訪相關專家,對白皮書的內容以及中國的糧食問題進行解讀。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說,國內有人擔心糧食是不是有問題,國際上也有人擔心中國是不是要維持100%自給率、走封閉的老路,對此白皮書闡明了中國糧食政策和立場,以及保障糧食的方針,主動回應了一些人對中國未來糧食政策的擔心。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認為,白皮書展示了70年糧食成就,總結了中國在保障糧食方面的探索,有效針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作出回應。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姜長云說,我國不僅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取得重要進展,還重視糧食生產體系建設、創新完善糧食市場體系建設,健全完善宏觀調控,構建更高層次、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糧食保障體系。
白皮書對中國特色的糧食之路進行了系統介紹。葉興慶表示,我國明確提出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從注重產量到強調產能,這是理念上的重大變化。糧食的保障能力是廣義的能力,既包括生產能力,也包括流通、物流、調控等產業鏈關鍵環節。
白皮書指出,從中長期看,中國的糧食產需仍將維持緊平衡態勢。葉興慶認為,未來糧食的挑戰在于國內外糧食價格和成本倒掛問題,面臨的價格和成本壓力將越來越大,中國糧食必須解決好競爭力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糧食品質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努力提高糧食品質需要不斷努力。
面向未來,白皮書指出,中國將繼續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糧食之路。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姚惠源說,糧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古今中外都把糧食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確保糧食永遠在路上,不能有半點松懈。我國糧食生產還需進一步提高地力以及自然災害防御能力,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和效益,人們對口糧的需求也更加注重綠色、、營養和健康,這些都是確保糧食的新使命。
據新華社北京10月14日電
白皮書摘要
我國糧食市場更加開放
糧食儲備能力顯著增強
增加綠色優質糧油產品供給
我國居民健康營養狀況明顯改善
我國糧食產量連續4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水平
部門聲音
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務鋒:
中國處在糧食形勢時期
中國積極維護糧食
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黃煒:
我國糧食儲備能夠滿足市場供應和應急需要
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蘇偉:
我國大豆市場供應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