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 端穩了自己的飯碗
27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活動新聞中心舉辦新聞發布會。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永富介紹建成小康社會、扎實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有關情況。
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吃飯問題
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成功解決了近14億人的吃飯問題。1949年我國糧食產量僅有2264億斤,70年里先后邁過11個千億斤臺階,現在已連續4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糧食作物的平均單產提高到了374.7公斤,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5倍多。此外,“油瓶子”“菜籃子”“果盤子”供應充足,老百姓餐桌更加豐富。
“我們用9%的耕地養活了近20%的人口,這是農業史上的奇跡,也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韓長賦說。
農業現代化實現質的飛躍。70年來,農業生產從人拉牛耕、肩扛手提升級到依靠農業機械、無人機等現代裝備,農業生產方式發生革命性變化。截至目前,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8.3%,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高標準農田達到6.4億畝,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已經超過80%,良種實現全覆蓋。
“三農”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改革開放以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農業補貼制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完善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辦法,搭建起農業支持保護和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制度框架,這些重要的制度性成果將長期起作用,也將長期堅持。
“土地是農業之本,也是農民的命根子。中國農村改革從土地制度改革開始,下個階段深化農村改革將繼續堅持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這條主線。” 韓長賦說。
開啟鄉村振興新篇章。兩年來,鄉村振興啟動,規劃體系、政策體系不斷完善,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和黨的建設在統籌推進。去年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收入超過8000億元,農產品網絡銷售額接近3000億元。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開,開展了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和廁所革命。
貧困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出平均水平2個多百分點
“70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改革創新、接續努力,在人口最多的發展中農村貧困,走出一條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創造中國歷史上的減貧奇跡。”劉永富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打響脫貧攻堅戰,明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確定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出臺一系列超常規政策舉措,形成省市縣鄉村五級書記抓扶貧、全黨合力促攻堅的局面。經過6年多不懈努力,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和重大歷史性成就。
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成效顯著。“農村貧困人口大幅減少,即將農村貧困。” 劉永富介紹,按照我國農村現行扶貧標準,2013—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8000多萬人,每年減貧人數都保持在1200萬以上,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1.7%。832個貧困縣,已脫貧摘帽436個。
貧困地區呈現出新的發展局面。“貧困地區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入大量增加,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特色優勢產業迅速發展,生態環境顯著改善,貧困群眾生活質量穩步提升。”劉永富說。
一組數據印證了貧困地區的可喜變化。貧困縣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速高出平均水平2個多百分點,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農村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發展差距逐步縮小。農村基層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明顯提高,黨群干群關系不斷改善,黨在農村的執政基礎進一步鞏固。
中國減貧加速了減貧進程。劉永富介紹,中國是最早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發展中,有組織有計劃大規模的扶貧開發,尤其是精準扶貧方略的實施,走出了中國特色扶貧開發道路,為全球減貧提供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預計到今年底,95%左右現行標準的貧困人口將實現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實現摘帽,再經過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貧困問題將得到歷史性解決。” 劉永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