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豆進口量下降 貿易及生產格局有哪些變化?
作為中國進口貿易中的關鍵性農產品(5.51+1.66%,診股),多年來中國只增不減的大豆進口數量,正呈現出逐漸駛出“單行道”態勢。
據6月10日海關總署公布的5月大宗商品進口數據顯示:中國當月大豆進口量為736.2萬噸,環比跌4%,同比跌24%。整體來看,今年前5個月,累計進口大豆3175.1萬噸,同比下跌12.2%。
2018年時,中國大豆進口8803.1萬噸,已出現了七年來的首次進口總量下跌,同比下降7.9%。
“數據接連下跌,背后有兩個勢能。從去年開始的短期因素是中國國內多地出現豬瘟疫情導致生豬存欄量下降,進而使飼料需求和大豆進口數量出現下降;但與此同時的一系列長期因素,則更加值得關注。”一位從事農業咨詢的產業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稱,“比如增加其他種類植物油的進口,比如增加新的來源地,再比如國內一方面調整消費結構、一方面采取措施增加供給。”
可資佐證的,是糧油信息中心5月初發布的信息顯示:預計2019/20年度中國大豆進口8900萬噸左右(同比增加90多萬噸);預計國內大豆產量達到1680萬噸左右(同比增加160多萬噸)。
“長期來看,如同鐘擺一樣,不管總體需求如何增減,中國過去那種將大豆供應過多依賴于少數品種和地區的現象,或許是再也回不去了。”前述人士稱。
南美因素
在以往延續多年相對穩定的模式受到一系列因素影響后,中國的大豆進口供應鏈正處于不斷調整狀態。
以今年1到4月的進口分國別數據來看:1月份,中國大豆進口主要來源國為巴西、加拿大、阿根廷。自2月份以來,加拿大大豆進口降幅明顯,美國大豆比重有所增加——但從前4個月數據來看,中國進口美國大豆431萬噸,同比依然下降70.6%——到5月份,受季節性等因素影響,美國大豆進口數據也再次開始下降。
來自巴西的大豆進口數字,則延續了2018年時的快速增長態勢——據中方相關統計,2018年,巴西向中國出口了6610萬噸大豆,同比增長30%,占中國大豆進口總量的75.1%(巴西農業部報告則顯示:2018年巴西大豆出口量8360萬噸,中國需求是主要推動力。中國對巴西大豆的消費量達6880萬噸,同比增1500萬噸。巴西大豆占中國大豆總進口量8803萬噸的75.88%)——6月初,商務部新聞發布會透露的消息則顯示:今年1至4月,中國自巴西進口大豆1549.6萬噸,同比增長46.8%。
與此同期,另一個南美阿根廷也在2018年大幅減產導致大豆出口顯著下降后迎來快速增長。從供應角度來看:布宜諾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預計該國2018/19年度大豆產量將為5500萬噸,同比增長57%;從出口角度來看:1至4月,中國自阿根廷進口215萬噸,同比增長23倍。
因大豆出口受國內土地、氣象和資源等因素制約較大,阿根廷近年來的大豆產量波動較大,短期內或許仍然無法實現持續穩定供給。因此,已取代美國成為全球大豆出口國的巴西,或將在一段時期內成為中國大豆最重要的進口國之一。
作為全球最主要的農產品出口國之一,巴西大豆、玉米、糖、乙醇、咖啡等品種出口量均經常排名。而以大豆為例,其產能及出口量的不斷提高,亦與多年前一系列與貿易摩擦有關的事件有所關聯。
據《財經》記者進一步多方查考的歷史資料顯示:受1973年全球糧食減產影響,因認為大豆價格上漲會推升國內食物整體價格水平,當時的美國總統尼克松頒布了一項禁止大豆和豆粕出口的法令。因美國當時是全球大豆的主要出口國,此舉同樣將作為盟友的日本包含在內,導致了飲食結構中大量含有豆類產品的日本國民的不滿進而引發了騷亂。禁運雖只持續了7天時間,但日本還是決定在巴西投資開拓新的大豆供應渠道。
“此舉對日本造成了較大的心理打擊,并因此加快了其海外農業投資的步伐。”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特聘教授程國強在其所著《全球農業戰略》一書中曾如此分析稱。而受益于不斷增加的全球性買家采購,巴西大豆產業也得以迅速發展。
據據海關總署此前發布的數據:今年3月巴西大豆在中國大豆進口總量占比為至57%,美國大豆份額為31%。有相關預計顯示:未來五年,巴西大豆將基本維持在中國大豆進口量的60-75%之間,整個南美大豆進口占中國進口量在70-85%之間。
但綜合《財經》記者近日采訪的多位相關人士的判斷來看,中巴之間的大豆貿易亦有兩個值得關注的不確定因素:
首先是巴西大豆的產量以及因此帶來的價格波動問題。短期來看,今年年初時巴西大豆產量曾被調低。雖近日該國統計部門提升了預估數字,但受年初干旱天氣對早熟品種生產的影響,巴西大豆可能仍會遭遇減產,較去年產量1.218億噸減少5.3%。
“只要不是的災年,短期內小幅度的產量數字增減對于大豆價格的影響不應過分放大。而值得關注的是因中國的需求增加,特別是以往全球貿易規律——巴西大豆和美國分數南北半球,集中出口期亦分上半年及下半年——的波動性增加之后,巴西將如何實現在相對穩定的價格下持續穩定增加對中國的出口,如何避免以往中國對美集中采購大豆時曾出現過的‘一買就漲’問題,仍有較多值得關注的領域。”前述研究人士分析稱。
除大豆外,中國也是巴西牛肉制品的出口目的地。受惠于農產品貿易,近十年來,中國一直是巴西的貿易伙伴——2000年時,中國市場分別僅占巴西出口及進口貿易份額的2%左右。隨后到2008年左右時,中國在巴西進出口貿易中的份額越來越大,且在2009年時中國開始成為巴西最重要的產品出口國——在2018年時,中巴雙邊貿易額首次超過了1000億美元。
與此有關的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中巴在建交45周年之際將如何避免包括巴西換屆、巴西國內對工業及農業關系的討論等因素影響而繼續穩固或增加貿易總量。
“5月19日至24日,巴西副總統漢密爾頓·莫朗對中國進行了一場很重要的訪問,這是巴西新政府成立以來兩國間的首次高層訪問。如果從中國是當前巴西最重要的經貿伙伴這一點分析,這次訪華來得不算早,但是從莫朗副總統此次訪華的成果來看,卻遠遠超出了外界的預期。”中國社會科學院拉美研究所國際關系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員周志偉近日在《人民網(18.30+1.89%,診股)葡文版》撰文分析稱,“莫朗此次訪問最重要的任務是重啟中國-巴西高層協調與合作委員會(Cosban,下簡稱中巴高委會)。”
作為中巴兩國政府間現有的級別的對話與合作機制,成立于2004年的中巴高委會主要任務是統籌協調兩國間各領域務實合作,其下設的12個分委會基本涵蓋了中巴合作的所有領域,但在2015年時卻因多重因素影響暫時中斷。
今年4月,巴西新任農業部長特雷莎·克里斯蒂娜·科雷亞·達科斯塔在訪問中國前接受新華社采訪時也稱,“中國已經是巴西最重要的貿易伙伴之一,在農業貿易領域更是如此,雙邊合作潛力巨大。希望在我的任期內能夠繼續推動巴中農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