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應對農機行業下行壓力?久違的著名老專家不吐不快!
2019-04-30
中國農機化導報7950
核心提示:總之,無論國內、國際,在調查研究中要善于發現和把握住在下行壓力中不斷涌現的新增長點和新發展空間,看到上升的苗頭和趨勢,主動用新作為去適應、把握和引領新的需求。在嚴峻挑戰中把握好發展新機會,作出新業績。
當前,大家都感到農機行業下行的壓力,我們的任務是如何正確應對和勇敢擔當。對此,有幾點認識與業界同仁分享。
一是清醒認識形勢,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清醒才不至于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中迷失方向,才不至于迷茫不前,墮落為事業上的庸人。清醒認識經濟形勢,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看到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大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嚴峻挑戰;另一方面要看到我國進入新時代,經濟振興勢頭對農業現代化的巨大需求和發展潛力,要看到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求變化特征,在高質量發展要求轉型升級中的深刻矛盾和戰略機遇。在風云變幻中,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又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而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進行了上調。說明“風景這邊獨好”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我們的任務是堅定發展信心,自覺應用新發展理念,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化危為機,在從重視數量增長、規模擴張轉向更重質量、效益提高,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征程中,勇于擔當,把握住前進的方向和著力點,不斷開創農業機械化發展新局面。
二是認真做好調查研究,看清瞄準新的市場需求。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問題導向方法助推農業機械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功。要通過調查研究,看到在經濟下行中,也有上升點(產品、地區),尤其在轉型升級戰略調整中,有降有升是必然的自然規律。從發展領域看,農機產品既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又存在需求很迫切但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機化發展從生產環節機械化到生產全程機械化,再到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機械化,農機供給還有不少明顯的短板,解決“短板”問題,就是發展的新增長點;從區域發展看,農機化發展平原地區快一些,水平高一些,丘陵山區慢一些,水平還很低??傮w上是北方較高,南方較低,西南地區。在同一地區,糧食作物高一些,經濟作物低一些,種植業高一些,養殖、水產業低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很突出。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運行的主要矛盾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農機化發展階段變化的新要求,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把新增長點作為努力推進的著力點,解決好那些需求迫切、供給不足,群眾最渴望、最期盼的重點、難點、發展短板問題,提高產業鏈水平,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農機化發展的新增長點;從國際市場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農機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據廣西大學商學院的“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農業技術合作調研報告稱,“東盟使用中國農業技術最多的是農業機械。在使用中國農業技術的地區中,引進農業機械的占比達到了83.9%。其中谷物播種機、聯合收獲機、水稻插秧機、手扶拖拉機、輪式拖拉機等適應性強,小型,性價比高的農業機械,受到東盟農業生產者的青睞。”中國農機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大有可為。
總之,無論國內、國際,在調查研究中要善于發現和把握住在下行壓力中不斷涌現的新增長點和新發展空間,看到上升的苗頭和趨勢,主動用新作為去適應、把握和引領新的需求。在嚴峻挑戰中把握好發展新機會,作出新業績。
三是更加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和搞好服務,創好品牌,用質量和誠信贏得市場,取得效益和發展。面對下行壓力,企業求生存和發展有正道和邪道兩種選擇。走正道是更加下力氣練好基本功,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搞好服務,用性能、質量和誠信去贏得市場,取得效益和發展。走邪道是不遵守市場規則和秩序,用假冒偽劣、欺蒙拐騙、打惡性價格戰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昧著良心去謀求一時之利。有良心的企業家一定要走正道。牢記講誠信、履行承諾、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之道,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企業能力有大有小,賺錢也有多種方式和手段。要會賺錢,但絕不賺黑心錢。賺良心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賺黑心錢必將受到法治和社會懲罰。企業發展要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必須提高產品性能、質量、搞好服務,加強品牌建設。因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市場競爭已進入品牌時代。品牌是企業的名片,是企業乃至核心競爭力的顯性標志,也是企業理念、品質、技術、服務、信譽、文化、形象、知名度、消費者接受認可度的綜合體現。有些企業在發展初期沒有自己的品牌,生產的產品只能靠貼別人家的品牌進入市場,這樣的日子是不能長久過下去的。所以品牌就是生命,就是聲譽,就是金錢,品牌是價值的體現。全球知名的品牌有三個關鍵評價指標,就是市場占有率高、品牌忠誠度高、全球領導力高。要經得起時間、歷史的檢驗。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國品牌建設工作,習總書記要求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2001年,中國成立了戰略推進委員會。中國品牌正在加快走向。從農機行業分析,我國已經是上農機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強國,還是品牌弱國。在中國國內市場競爭力的品牌中,農機品牌已有席位。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價值的品牌,中國農機目前尚未進入,有待實現“零的突破”。
中國農機工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有相當雄厚的實力和基礎,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憂患意識和緊迫感,要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盡快把中國農機品牌推向,贏得國際認可和尊重;有志的農機人都要為此努力奮斗!發展要靠人才,要加強團隊建設,集聚和培育人才。發展要注意協調,市場取向與市場布局協調,新產品開發與結構調整升級協調。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這是時代的要求,業界的使命。
四是堅持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企業,才能適應和跟上時代潮流。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放在首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是建設現代化企業的戰略支撐,是培育和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的重要途徑,是和企業發展建設的根本大計。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重大發展戰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為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藍圖,創造了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企業貫徹執行,就是要加快建設創新型企業,把堅持創新發展擺在企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和核心位置,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文化創新結合,實現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兩個輪子雙輪驅動,相互協調,持續發力,使企業發展方式從以數量增長,規模擴張為主導的粗放式增長向以質量效益提高為主導的效益型可持續發展轉變;發展要素從傳統要素投入主導發展向創新要素投入主導發展轉變;產業分工從價值鏈中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轉變。
目前,我國農機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與發達比還有明顯差距。許多農機企業在發展初期是靠仿造起家。在廣闊的市場里,仿造可以求生存,參加低水平競爭,實現小發展。但光靠仿造生存的企業只能跟跑,不能領跑,很難實現大發展。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自主創新,由制造發展到智造。創新是化危為機,形成新優勢、新增長點的光明大道。因為創新不是重復而是突破,具有開創性、領先性。只有創新發展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創新產品不是重復生產已有的現成產品,而是推出新的具有引領性的先進產品或填補空白的稀缺產品。創新發展就是要推動新技術、新產品一代一代不斷涌現,新增長點不斷達到新的高度和新的空間,實現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前進的高質量持續發展,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和補短板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不斷增強中國農機在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競爭力。農機界要用創新產品為時代立傳,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展現中國故事和風采。每一個創新產品都在講述中國故事,共同為產業振興做出貢獻。
五是適當調整政策支持范圍,加大對薄弱環節和新增長點的支持力度。我國施行《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充分發揮了市場基礎和政府有為的雙重優勢、合力作用,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和農機戰線的積極性,促進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尤其是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空前大發展,形成了農業機械化黃金發展期,對保障糧食、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新時代,為適應農業機械化在新起點上全程、、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為更好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及補短板問題,促進支持政策應作適當調整。比如,由重點支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適當向支持經濟作物機械化傾斜;由加快推進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適當向支持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傾斜;由重點推進種植業機械化適當向畜牧、養殖業、漁業機械化傾斜;由重點支持大田農業機械化適當向支持設施農業機械化傾斜;由重點支持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適當向支持植保、烘干、秸稈處理機械化延伸;由重點支持產中機械化適當向支持產前、產后全產業鏈機械化延伸;由重點支持成熟農機產品適當向支持創新農機產品傾斜;由重點支持大中型農機產品適當向支持中小型智能化農機產品傾斜。政策調整是大事,不能簡單輕易進行。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分輕重緩急提出調整方案,經過相應的組織程序精準制定實施。首先要解決最迫切、急需的問題,做到精準發力,切實可行,實施見效,促進發展,群眾叫好。
《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出臺實施已15年了,我們在看到成效、肯定成績的同時,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要與時俱進地予以解決,更好地發揮法治威力和政策績效。例如前面提到由重點支持大中型農機產品適當向支持中小型智能化農機產品傾斜,就是要適應新時代、新階段機械化要求與時俱進的政策體現。近年來,我國出現的田間機器人、植保無人機被世人稱為“智慧新農具”,頗受青睞。日本農業應對老齡化和從業人員減少,正大力推進將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用于農業的“智慧農業”,出現了從事“智慧農業”,推出機器人服務的初創企業。在果蔬采摘收獲、精施農藥、化肥等環節已引入使用,并預期將“智慧農業”業務擴展到全亞洲,此趨勢值得重視。我國在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果蔬業機械化發展中,中小型智能化農機具將發揮重要作用,而不是大型農機具。所以政策調整時應適當向中小型智能化農機具傾斜。
一是清醒認識形勢,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清醒才不至于在復雜多變的形勢中迷失方向,才不至于迷茫不前,墮落為事業上的庸人。清醒認識經濟形勢,要從兩方面看。一方面看到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經濟下行壓力大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和嚴峻挑戰;另一方面要看到我國進入新時代,經濟振興勢頭對農業現代化的巨大需求和發展潛力,要看到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需求變化特征,在高質量發展要求轉型升級中的深刻矛盾和戰略機遇。在風云變幻中,我國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又下調了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而對中國經濟增長預期進行了上調。說明“風景這邊獨好”已成為國際社會共識。我們的任務是堅定發展信心,自覺應用新發展理念,抓住機遇,應對挑戰,化危為機,在從重視數量增長、規模擴張轉向更重質量、效益提高,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征程中,勇于擔當,把握住前進的方向和著力點,不斷開創農業機械化發展新局面。
二是認真做好調查研究,看清瞄準新的市場需求。調查研究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問題導向方法助推農業機械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基本功。要通過調查研究,看到在經濟下行中,也有上升點(產品、地區),尤其在轉型升級戰略調整中,有降有升是必然的自然規律。從發展領域看,農機產品既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又存在需求很迫切但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農機化發展從生產環節機械化到生產全程機械化,再到產前、產中、產后全產業鏈機械化,農機供給還有不少明顯的短板,解決“短板”問題,就是發展的新增長點;從區域發展看,農機化發展平原地區快一些,水平高一些,丘陵山區慢一些,水平還很低??傮w上是北方較高,南方較低,西南地區。在同一地區,糧食作物高一些,經濟作物低一些,種植業高一些,養殖、水產業低一些。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還很突出。
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運行的主要矛盾是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必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和農機化發展階段變化的新要求,解決好“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把新增長點作為努力推進的著力點,解決好那些需求迫切、供給不足,群眾最渴望、最期盼的重點、難點、發展短板問題,提高產業鏈水平,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目標,也是農機化發展的新增長點;從國際市場看,推動共建“一帶一路”為中國農機開辟了新的發展空間。據廣西大學商學院的“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東盟農業技術合作調研報告稱,“東盟使用中國農業技術最多的是農業機械。在使用中國農業技術的地區中,引進農業機械的占比達到了83.9%。其中谷物播種機、聯合收獲機、水稻插秧機、手扶拖拉機、輪式拖拉機等適應性強,小型,性價比高的農業機械,受到東盟農業生產者的青睞。”中國農機為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大有可為。
總之,無論國內、國際,在調查研究中要善于發現和把握住在下行壓力中不斷涌現的新增長點和新發展空間,看到上升的苗頭和趨勢,主動用新作為去適應、把握和引領新的需求。在嚴峻挑戰中把握好發展新機會,作出新業績。
三是更加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和搞好服務,創好品牌,用質量和誠信贏得市場,取得效益和發展。面對下行壓力,企業求生存和發展有正道和邪道兩種選擇。走正道是更加下力氣練好基本功,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和搞好服務,用性能、質量和誠信去贏得市場,取得效益和發展。走邪道是不遵守市場規則和秩序,用假冒偽劣、欺蒙拐騙、打惡性價格戰等不正當競爭手段,昧著良心去謀求一時之利。有良心的企業家一定要走正道。牢記講誠信、履行承諾、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發展的根本之道,是企業長盛不衰的法寶。企業能力有大有小,賺錢也有多種方式和手段。要會賺錢,但絕不賺黑心錢。賺良心錢才能立于不敗之地,賺黑心錢必將受到法治和社會懲罰。企業發展要增強實力,提高競爭力和影響力,必須提高產品性能、質量、搞好服務,加強品牌建設。因為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市場競爭已進入品牌時代。品牌是企業的名片,是企業乃至核心競爭力的顯性標志,也是企業理念、品質、技術、服務、信譽、文化、形象、知名度、消費者接受認可度的綜合體現。有些企業在發展初期沒有自己的品牌,生產的產品只能靠貼別人家的品牌進入市場,這樣的日子是不能長久過下去的。所以品牌就是生命,就是聲譽,就是金錢,品牌是價值的體現。全球知名的品牌有三個關鍵評價指標,就是市場占有率高、品牌忠誠度高、全球領導力高。要經得起時間、歷史的檢驗。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國品牌建設工作,習總書記要求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2001年,中國成立了戰略推進委員會。中國品牌正在加快走向。從農機行業分析,我國已經是上農機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強國,還是品牌弱國。在中國國內市場競爭力的品牌中,農機品牌已有席位。而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全球價值的品牌,中國農機目前尚未進入,有待實現“零的突破”。
中國農機工業發展到今天,已經有相當雄厚的實力和基礎,我們要有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憂患意識和緊迫感,要有強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盡快把中國農機品牌推向,贏得國際認可和尊重;有志的農機人都要為此努力奮斗!發展要靠人才,要加強團隊建設,集聚和培育人才。發展要注意協調,市場取向與市場布局協調,新產品開發與結構調整升級協調。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這是時代的要求,業界的使命。
四是堅持創新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企業,才能適應和跟上時代潮流。新發展理念把創新放在首位,創新是引領發展的動力,是建設現代化企業的戰略支撐,是培育和加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優勢的重要途徑,是和企業發展建設的根本大計。
2016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強調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是立足全局、面向全球、聚焦關鍵、帶動整體的重大發展戰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九大進一步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為創新發展指明了方向,規劃了藍圖,創造了創新發展的良好環境。企業貫徹執行,就是要加快建設創新型企業,把堅持創新發展擺在企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和核心位置,樹立創新發展理念,推動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文化創新結合,實現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兩個輪子雙輪驅動,相互協調,持續發力,使企業發展方式從以數量增長,規模擴張為主導的粗放式增長向以質量效益提高為主導的效益型可持續發展轉變;發展要素從傳統要素投入主導發展向創新要素投入主導發展轉變;產業分工從價值鏈中低端向價值鏈中高端轉變。
目前,我國農機產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一些關鍵核心技術仍受制于人,與發達比還有明顯差距。許多農機企業在發展初期是靠仿造起家。在廣闊的市場里,仿造可以求生存,參加低水平競爭,實現小發展。但光靠仿造生存的企業只能跟跑,不能領跑,很難實現大發展。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大做強,必須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必須自主創新,由制造發展到智造。創新是化危為機,形成新優勢、新增長點的光明大道。因為創新不是重復而是突破,具有開創性、領先性。只有創新發展才能形成屬于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創新產品不是重復生產已有的現成產品,而是推出新的具有引領性的先進產品或填補空白的稀缺產品。創新發展就是要推動新技術、新產品一代一代不斷涌現,新增長點不斷達到新的高度和新的空間,實現由低水平向高水平前進的高質量持續發展,解決好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和補短板問題,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并不斷增強中國農機在大變局中的影響力、競爭力。農機界要用創新產品為時代立傳,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展現中國故事和風采。每一個創新產品都在講述中國故事,共同為產業振興做出貢獻。
五是適當調整政策支持范圍,加大對薄弱環節和新增長點的支持力度。我國施行《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以來,充分發揮了市場基礎和政府有為的雙重優勢、合力作用,極大地調動了農民和農機戰線的積極性,促進了我國農業機械化,尤其是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空前大發展,形成了農業機械化黃金發展期,對保障糧食、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進入新時代,為適應農業機械化在新起點上全程、、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為更好地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及補短板問題,促進支持政策應作適當調整。比如,由重點支持糧食作物生產機械化適當向支持經濟作物機械化傾斜;由加快推進平原地區農業機械化適當向支持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傾斜;由重點推進種植業機械化適當向畜牧、養殖業、漁業機械化傾斜;由重點支持大田農業機械化適當向支持設施農業機械化傾斜;由重點支持耕種收環節機械化適當向支持植保、烘干、秸稈處理機械化延伸;由重點支持產中機械化適當向支持產前、產后全產業鏈機械化延伸;由重點支持成熟農機產品適當向支持創新農機產品傾斜;由重點支持大中型農機產品適當向支持中小型智能化農機產品傾斜。政策調整是大事,不能簡單輕易進行。應在調查研究基礎上,分輕重緩急提出調整方案,經過相應的組織程序精準制定實施。首先要解決最迫切、急需的問題,做到精準發力,切實可行,實施見效,促進發展,群眾叫好。
《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出臺實施已15年了,我們在看到成效、肯定成績的同時,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也要與時俱進地予以解決,更好地發揮法治威力和政策績效。例如前面提到由重點支持大中型農機產品適當向支持中小型智能化農機產品傾斜,就是要適應新時代、新階段機械化要求與時俱進的政策體現。近年來,我國出現的田間機器人、植保無人機被世人稱為“智慧新農具”,頗受青睞。日本農業應對老齡化和從業人員減少,正大力推進將機器人等先進技術用于農業的“智慧農業”,出現了從事“智慧農業”,推出機器人服務的初創企業。在果蔬采摘收獲、精施農藥、化肥等環節已引入使用,并預期將“智慧農業”業務擴展到全亞洲,此趨勢值得重視。我國在推進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果蔬業機械化發展中,中小型智能化農機具將發揮重要作用,而不是大型農機具。所以政策調整時應適當向中小型智能化農機具傾斜。
標簽:
農機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
- 2827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29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78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86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09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52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4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