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民買農業保險,386萬保額僅獲賠64萬,為啥專家說符合規定?
農業保險是市場經濟環境下扶持農業發展的通行做法。在我國,農業保險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組成部分。近些年,隨著農業保險補貼逐年增加,我國農業保險發展迅速,保障覆蓋范圍、品種都在快速增長。目前,我國農業保險業務規模已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亞洲,但是農業保險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
近日有媒體報道,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供濟堂鎮六合堂行政村的村民2018年投保農作物種植保險,遭遇干旱絕收后,386萬元的保額卻只能得到64萬元的賠付。涉事保險公司如何回應?究竟是賠付不合理還是另有原因?
條款規定賠付200元/畝
實際卻只得到20-30元/畝
內蒙古四子王旗萬億糧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農民孫彩兵介紹,2018年合作社在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四子王旗支公司購買了農作物種植保險。按照中央相關規定,在保費方面,各級政府共補貼80%,農戶自己交20%。
中華聯合財產保險公司四子王旗支公司
合作社購買了一份保額為194萬多元的油菜種植保險,承保面積9718畝,還買了一份保額為191.72萬元的小麥種植保險,承保面積為9686畝。2018年,孫彩兵種了530畝小麥、332.5畝油菜籽,按農戶自己承擔的保險費用17元/畝,他的保費接近15000元。
孫彩兵提供的一份投保告知書顯示,保險期內,由于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及病蟲草鼠害造成保險農作物直接物質損壞或滅失,且旱災、高溫、凍災、病蟲草鼠害、泥石流等損失程度在30%以上的,保險人按照條款規定履行賠償責任,當時保單上的賠付條款規定旱地小麥和油菜籽均為200元/畝。2018年5月、6月,當地雨水減少,孫彩兵說當時保險公司來過一次。
孫彩兵:“6月初,他們中華保險公司下來查看,這是回,那時候小麥苗也出來了。后來6月初到7月、8月就開始干旱,8月天氣開始高溫。”
一個多月沒有有效降雨,農作物生長受到了極大的影響,2018年8月初,保險公司的工作人員第二次來田地里勘查干旱情況。
孫彩兵:“8月初他們下來看苗,確定是絕收,苗已經死了,就都翻了,養養地為2019年打基礎。”
孫彩兵說,確定絕收之后,保險公司于8月6日在村委會大門口張貼了賠付公告,公告上寫明的保險金額仍然是200元/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