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一戶一宅后,“一戶一田”也將全國推行,對農民有何影響?
“一戶一田”究竟是怎么回事?各地為什么要推行呢?
近幾年,陜西、安徽、廣東等省份已經率先開始了“一戶一田”的試點。事實上,不同于“一戶一宅”要把多出來的宅基地收回去,“一戶一田”并不會影響農民對土地的總承包面積,而是要把分散的地塊整合到一起,讓各家各戶的土地集中連片。
農民的土地較為分散,這是歷史遺留問題。因為我國80年代初剛開始推行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的時候,由于土地的肥力不均,為了公平起見,只能每塊地分散分配給農戶。
但當時的“公平”,卻造成了當下對農業現代化的阻礙。土地過去細碎化不利于土地流轉,不利于規模化、機械化:
比如一個較大的種植項目想流轉50畝連片的土地,但這50畝土地卻牽扯到40多戶的承包權,每個人想法不一,要達成流轉協議非常艱難,最終要么放棄,要么可能造成對農民利益的損害。
實行“一戶一田”后,農民有哪些好處?
比如廣東省陽山縣太平鎮,根據村民二輪承包的總面積,就近重新測量出一塊同等面積的整塊土地,標記好土地的范圍并且登記入冊,實現一戶一田。這樣對農民的好處包括:
①土地集中連片后,不用再東奔西跑,節省精力和時間;
②如果有人要租地,更方便流轉協議的達成,減少出現糾紛的可能;
③有利于合理規劃土地和提升土地價值,方便農業設施、水利設施的建設和管理;規模種植和農機作業后,單位面積耕種的成本也會大大降低。
總的來說,“一戶一田”在未來肯定是大勢所趨,但目前推廣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困難,比如有的農民會比較依戀以前的承包地,或是有迷信思想,覺得不能換地,抑或是擔心自己上當,不愿對換土地等等。
實施“一戶一田”的原則是農民自愿,目前來看要推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