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客”到“鐵麥客”,農機合作社或為其出路
麥客原意是流動的替別人割麥子的人。是指曾在北方陜、甘、寧一帶流行的一種農民外出打工的一種方式,即每年麥熟季節,農民專門外出走鄉到戶,替人收割麥子。在這些地區,各地麥子成熟時間存在差異,而麥客的存在緩解了廣大農村地區在夏收時節面臨的時間緊、任務重與人手不足的困境。
而在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后來,每年都有大量收割機走南闖北收割小麥,被稱為跨區機收小麥,因其是機械收割也被稱為“鐵麥客”,“機械麥客”。以前的麥客們幾乎都是因生活所迫在農忙時離家替人割麥來填補家用,大多結伴出行,而鐵麥客雖然和傳統的麥客一樣結伴出行,但是無論在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已經與前者截然不同,最重要的差異就是收獲工具的進步,從手工收割到機器收割。
然后鐵麥客們有時候也難免遇上糾紛,一般他們都是車隊形式結伴出行,那么如何平衡大家的收入以及人際關系的處理就顯得至關重要了,既是伙伴也是競爭者,同行間的競爭關系有時候一不小心就可能送伙伴變成敵人。而在車隊出去找活干的時候與當地人偶有摩擦也不可避免,價格協商不一致,溝通不到位等等都可能造成糾紛,還有在路程中的問題等都困擾他們。
更為嚴重的是,隨著農村“空心化”問題越發嚴重,農村田地很多都荒廢了,以及農民們很多都擁有自己的農機進行作業,“沒活干”成了的問題。而昂貴的機器價格,車隊在尋找活計過程中的各種成本費都是不小的開支,鐵麥客們未來似乎并不樂觀。現如今,隨著各地農機保有量的增加,這些鐵麥客的作業半徑越來越短,已經很少有跨省作業的隊伍,大部分都已改成在省域內或市域內作業。
在這種情況下,農機合作社這種模式無疑帶來了新的希望。“當地化”的趨勢愈加明顯,農村作業基本都是區域內作業。散戶各自購買的中小型農機已經不能滿足耕地發展趨勢,大型、高端農機成為集中連片耕地的主流機型,然而高昂的價格令很多人望而卻步,而農機合作社剛好解決了后顧之憂,由合作社購買大型農機降低了單一農戶的負擔,同時提高了農機的利用率。就農機合作社目前的發展而言,或為鐵麥客們新的出路。
就農機合作社而言,我國以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為主的政策紅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比如深松整地作業補助、秸稈還離田作業補助和“一噴三防”植保作業補助等;農機裝備應注意差異化布局,打造出高水平、品牌化的作業隊伍,為未來農機專業化服務奠定基礎;培養人才,提高創新精神,注重科學研發,“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應與農機設備結合靈活運用。
“與時俱進”并不僅僅只是一句空話,隨著時代的發展,麥客們總會找到他們自己的出路。如果說一把鐮刀闖關中的麥客現象是傳統農業文明的活化石,那么農機合作社則無疑是農業現代化顯著的標志之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