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轉注意什么問題?一些建議,絕對有用!
當前土地流轉遇到的難題
原本流轉土地是為了實現規模效益,但現在土地流轉的成本卻越來越高,一畝地動輒八百一千元以上,加上人力成本和投入成本也在提高,投入與回報不成正比,已經超出了農戶的經濟承受能力,而在政府補貼、農村金融和政策性保險還不能及時跟上的情況下,一旦出現自然災害或者價格波動,很容易造成資金鏈的斷裂。眼下在我國的幾大糧食主產區,比如安徽、河南,都出現了種糧大戶毀約棄耕的現象。
另外,農民究竟是進城務工還是回家種地,往往是根據當年外出務工的情況來決定的:如果外出掙的多,就把土地流轉出去;如果外出務工找不到好工作或者收入不高,還會選擇回家種地。但是每年經營的土地規模變動很大對于家庭農場的經營者來說是極為不利的,因為短期流轉的土地往往只能種植一些一年生的、經濟效益偏低的作物,很難做長期投資,這對于農業生產和土地增值也是相當不利的。
基于以上兩點,目前在很多地方,土地流
轉遭遇了難題:是經營風險,規模大了不代表效益就高;第二是土地短租,造成種養大戶難以獲得長期的經營收益。
針對土地流轉的一些建議
選擇合適的農業產業類型
目前來看,農村地區已有的農業產業類型無外乎四種:是規模農業,通常指大田種植糧食作物或經濟作物,市場風險不大,收益相對穩定。第二是設施農業,比如在溫室大棚里搞一些種養殖,投入和產出都比較高,但市場風險也相對較高。第三種是養殖業,和設施農業特點類似。第四種是休閑農業,需要倚仗當地的自然資源,需要撬動的資金也更多。
所以,在考慮土地流轉以及在確定流轉的面積之前,首先就要明確發展什么項目、能夠投入多少資金,從自身優勢入手。
明確土地用途
很多人流轉了土地,但不了解土地的性質。比如一般農田和基本農田有哪些區別?鹽堿地、荒山地在政策法規允許的范圍之內有哪些用途?這些都會影響到土地流轉的成本和未來的升值空間。
關注政策扶持及補貼的項目
關注重點扶持并且給予補貼的項目,以項目為導向來決定自己的流轉規模。比如說現在大力倡導發展休閑農業,并且明確提出可以使用集體建設用地、宅基地、四荒地來發展;還大力扶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申請成為符合標準的家庭農場也會獲得相當可觀的政策補貼。
先做好示范標準
在決定大規模流轉土地之前,可以先流轉少量土地,比如搞一個生態有機的果蔬大棚,在獲得市場認可,實現高質高價之后,自然會有周圍鄉親們愿意合伙,這樣就無需再去流轉土地擴大規模,只給周圍農戶提出標準,形成訂單合作的關系,一樣可以賺到銷售和流通領域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