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農民工,是農業工人!”——一位金昌永昌農民在土地流轉之后的別樣生活
對于永昌縣紅山窯鎮的農民相天棟來說,今年的春節是他這些年來過得最有成就感的一個春節,因為他和一家人是在縣城新買的樓房里過的春節。這樣的生活,若不是土地流轉,以前想也不敢想。
自己種地,收入少且不穩定,還影響外出打工;土地流轉后,既能拿到高于自己種地收入的租賃費,相天棟和妻子還能在家門口以工人身份打工,收入是原來的兩倍多。“我們不是農民工,我們是農業工人!”——解除土地束縛和依賴的農民,有了更多的機遇和更多的收入,生活質量大幅提高。
1、"我們不是農民工,我們是農業工人!"
3月13日上午,焉支山東南山腳下,永昌縣與山丹縣交界處的農田里,一片繁忙景象。
按慣例,永昌縣紅山窯鎮高古城村的農民每年開犁種地的時間是清明節前后。因為自己現在在一家農業公司打工,相天棟接到公司通知,提前上班了。
相天棟所在的村民小組,是永昌縣西河三鄉鎮人口、土地最多的一個村民小組,人均擁有承包地近10畝。長期以來,這里種植的農作物只有啤酒大麥和小麥,產量低,收益低。因此,除了老弱病殘和不能外出打工的人群,大多數農民都選擇了外出打工,但是,土地總不能撂荒,每年還得種,受打工期間返鄉春種、澆水、收割等農忙時節的影響,他們很難找到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
2016年,一家農業公司整體流轉了高古城村六社的土地,自此,這里的農民終于解脫了對土地的依賴,可以放開手腳打工了。這家農業公司招聘了20名農業工人,相天棟是其中的一員。
“我們這些長臨工食宿在公司,不僅按勞分配、按時計酬,而且每年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享受福利待遇;公司每年給我們發放兩套工作服,組織我們出省旅游一次,這些都不讓我們花一分錢。這樣的打工條件,我們原來想都不敢想,現在我們可是工人身份了!”相天棟笑呵呵地說。看得出,他已經從心底里喜歡上了這樣的工作方式。
“我們不是農民工,我們是農業工人!”相天棟的同事們自豪地說。
開飯時間到了,相天棟徑直到公司餐廳后廚幫忙,因為他的妻子在這家公司的餐廳工作,他下班后偶爾會給妻子打個下手。相天棟兩口子的宿舍與后廚相連,雖然只有七八個平方米,但收拾得十分干凈,還有有線電視。餐廳位于生活區一排員工宿舍和辦公室的中央,整個生活區是一個院落,全部用彩鋼板封頂。院落中設有乒乓球臺和羽毛球場地。“下班了有時間可以玩玩。”相天棟的一位同事說。
生活,用一種以前從未想過的方式,擁抱了這些土地流轉之后的農民。
2、一筆經濟賬算出來的"幸福路"
和眾多農民兄弟一樣,自己種不種莊稼、干什么活,那可得算賬,主要對比的是收入。相天棟早就覺得,種莊稼不劃算。“我家4口人,承包地將近40畝,因為灌溉用水分配少的原因,每年能種的也就20多畝,一年下來,除掉農資種子等各種費用,每畝地的收入不到2000元,這還不算人工費。現在土地流轉出去,每口人可拿到3000元地租,4口人就是1.2萬元,至少是原來自己種莊稼收入的兩倍。”
土地流轉前后莊稼地里的收入差是顯而易見的,但流轉后的好處遠不止這筆賬。相天棟說,以前既種莊稼又打工,由于來回奔波,用工單位不會為某一個人留著崗位。等他們忙完莊稼地里的活再去打工,往往得重新找東家,一年辛辛苦苦沒有休息時間,收入也就2萬元左右,還不包括伙食費、交通費。現在在這家農業公司打工,正常生活中基本沒有什么花費,從3月上班到11月放假,每年工作將近9個月,工資收入3萬多元。放假可以安心休息3個月,還不用為來年到哪里去打工而操心。
太陽剛剛偏西,相天棟和同事們便干完了手頭的活。當天下班早,他們乘坐公司的通勤車返回縣城的新居吃晚飯。這座面積70多個平方米的樓房住宅,是相天棟在去年11月放假后才決定要買的。這么多年來,相天棟兩口子一直東奔西走,手頭卻沒有多少積蓄。去年,兩口子在農業公司上班9個月,工資加獎金的收入將近6萬元,再加上地租收入,首付房款沒有問題,于是在縣城買了新居。
農閑季節住在縣城,農忙季到公司上班,生活有規律了,掙錢也有保證了,相天棟夫婦感嘆:“總覺得好像在夢里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