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媒:世界糧食危機會否重演?
據西班牙《報》網站2月20日報道,根據經合組織2009年的一份報告,2008年1月至5月,國際市場的稻米價格上漲了3倍多,從每噸300美元漲至1200美元。各地民眾因為稻米和小麥的短缺和高價而焦急,因此爆發了糧食危機。
在后來的分析中,聯合國糧農組織和銀行都認為,是生物燃料、美元貶值以及巴西和印度等新興的經濟增長導致了這場糧食危機。銀行在報告中指出,2004年至2007年,全球增產的全部玉米幾乎都被美國用來生產生物燃料,剩余玉米因為全球其他用途消費的增長而被消耗殆盡。
此后,不同研究就投機行為對糧食危機的影響進行分析,因為漲價最多的稻米并沒有被用來生產燃料。但是聯合國糧農組織經濟學家楊迪(音)認為,投機在那場稻米危機中的決定作用值得懷疑,因為危機應該是一系列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包括限制出口的政策、市場恐慌、其他糧食作物價格上漲帶來溢出效應等。
美國稻米國際市場分析師湯姆·斯萊頓也認同這個觀點。斯萊頓認為,稻米危機主要是因為其他糧食短缺、價格上漲引起恐慌造成的。面對其他糧食價格的上漲,印度、越南和菲律賓等稻米出口大國也產生了同樣的恐慌,于是減少了出口。是印度宣布禁止大米出口,很快其他亞洲政府也加以仿效,甚至連埃及和柬埔寨也很快采取同樣的措施。雖然這些決策只持續了4個月,但也證明了市場的脆弱。
法國國際廣播電臺資深記者讓-皮埃爾·鮑里斯認為,生產商、中間商、貿易商和零售商,所有人都在拿稻米做交易,出現了腐敗和投機行為。
鮑里斯說,2008年印度小麥產量很少,作為彌補,印度政府決定禁止大米出口,它認為稻米會在全短缺。鮑里斯認為,投機是造成糧食危機的主要原因,例如菲律賓的大米進口量飛漲,這并非需求所致,而是因為負責進口大米的官員腐敗。
鮑里斯認為同樣的機制循環會再次出現,人們餓死不是因為沒有食物供應,而是因為貧窮而沒錢購買食物。未來隨著收入增長,窮人的飲食結構將開始多樣化。發達的人均亞洲稻米消費會減少,而貧窮的亞洲和非洲則仍會以稻米為主食。
楊迪認為,雖然人口增長,但是糧食產量將是足夠的,相比較而言,人們對糧食的購買力和收入更為重要。不過這位經濟學家認為,新的糧食危機仍有可能發生,而政策和氣候變化有可能是造成新危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