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農民的五大新焦慮!
按老理兒,農民種地就是本分。農民不種地,還能算是農民嘛?
但是現在種地對農民越來越沒那么重要了,一是很多人老了,種不動地了。二是農業本身的收入增長緩慢,不足以養家糊口。
糧價的市場化改革,說白了就是糧價要下跌,不下跌干嘛要市場化改革。數十年來的經驗證明,市場化改革就是要價格下來。
所以,關于種地,很多農民在猶豫,繼續種吧,賺不了幾個錢;不種吧,有沒有其他的好辦法!
雞肋!
二、想外出打工還能不能找到好工作?
現在的農村都是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年輕人都喜歡往外面跑,為啥?
因為外出打工掙錢多啊!再怎么也比種地合算。城市打工一月,農民收成一年。
但是2018年的形式也不那么樂觀了。
找工作最容易、掙錢也較高的一線城市,紛紛出臺了人口的天花板,疏解低端產業,導致大量的外出打工人群無奈返鄉。
所以,很多想著2018年繼續外出打工的年輕朋友,心理也沒底!都在從朋友那邊打聽明年哪里有用工需求!
三、因婚致貧繼續惡化,農村娶妻難于登天!
越窮的地方,彩禮越貴,已經成了惡性循環。
當父母自身無法靠努力翻身時,女兒則理所當然的成為明碼標價的“商品”,市場經濟,價高者得。
無錢無房無車免開口,女方連面都不見。
萬紫千紅一點綠,一動不動,成為農村婚嫁的“起步價”!
而代價,則是父母下半輩子的都去還債!
哪有突然起來的幸福,都是最親的人給你買單!
四、大病拖垮全家,因病致貧絕非個例
以我們村為例,我們村子40歲以上的每家至少都有一個病人,糖尿病、高血壓、腦血栓、癌癥,半身不遂,每家總有一個得上的。這些病難以根治,費用昂貴,大家都看不起,都選擇了吃藥維持這條路。
尤其是半身不遂的中老年人,必須有個伴兒照顧,否則連大小便都難以自理。另一個就必須一邊照顧,一邊料理日常地里的事情,還有可能得幫子女們帶孩子。
這種日子,談什么生活質量?
相互攙扶活著就好,大家的要求已經很低了。
五、大城市的養老都沒著落,那農村呢?
當城里人喊出沒有一千萬現金就別指望能好好養老的時候,農村人的心理會怎么想?
他們不求養的好,也指望不上。他們只求有的養就行了,好賴無所謂。
外出的子女,自顧且不暇,房子、妻子、車子、孩子,一座座大山壓的外出的青年喘不過氣,他們能夠有多大的意愿和能力來照顧老人,其實是不言自明的。
沒有能力把父母接到城里養老,每年一次的回家看望父母,其實跟父母能夠見面次數已經開啟了模式!
農村每月80元的養老金,能起多大作用,不需細說。
農村養老靠誰?老人自己不行,子女靠不住,政府每月80,還能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