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的市場化之痛:不能吊死在政策扶持這一棵樹上!
農村算不算市場化了?
應該不算,或者至少說不完全市場化,很不完全。
土地,產權制度尚在建立之中,交易市場也剛剛起步。更重要的是土地的權利不可能完全市場化,你農地轉用一個試試!
糧食,其實糧食是最不市場化的領域(每年虧損1.26萬億),完全靠財政托市,價收購很多年,最后不得不實行市場定價!
組織,村集體組織渙散,經濟上組織能力不強,經濟替代型的組織尚在萌芽之中。
不市場化,阻礙了農村的進一步發展!完全市場化,又會讓許多成本問題暴露出來!
完全市場化就沒有18億畝耕地紅線了!
進退兩難!
二、臥床多年:農業必須讓人扶才能站起來!
農業的發展,顯然不是依靠農村現有的草臺班子和薄弱底子就能獨立搞定的。
還需要深入改革,建立市場,需要資金來整合松散的產業鏈來降低成本,需要各種人才下鄉來支援建設。說白了,農業就是一方有難,現在需要八方支援了。
政府的扶持資金不可謂力度不大,金融下鄉政策也不可謂不大,農村自發的探索也從未停止過努力,但是這么多年看下來,總覺得農村發展老差了那么點兒意思!
細一想,是農村發展,政府搭臺,政府唱主角,控制節奏。就連農村的各項改革試點,大部分也要政府資金扶持才能轉的動!于是乎財政又不得不每年加大資金的扶持力度!市場化的機構進入的政策限制和激勵機制還沒有建立。
由于人性的問題,這些政策反而養活了一批農業投機者,借用信息優勢和資源優勢,以農民的名義去忽悠補貼,空殼合作社遍地!大大影響了涉農資金的效率。
三、打鐵還需自身硬,農業發展不能吊死在財政補貼這一顆樹上!
是不是政府加大了財政補貼,農業就做大做強了呢?
農業的市場化之痛:不能吊死在政策扶持這一棵樹上!
目前的答案是否定的。
病人的康復,不是只一味補營養品就行的,患者自身的鍛煉,才是強大的根本。
農民要自強,市場主體進入,財政的扶持引導,才有望解決農村的問題。
指望財政資金扶持一勞永逸,怕是最后只能吊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