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稈禁燒為何屢“禁”難止 癥結是為秸稈找出路不夠
2017-09-11
中國網6010
核心提示:四川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關于加強秋季秸稈禁燒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加強秋季秸稈禁燒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引發大氣污染。對秸稈焚燒管控不力,導致大氣環境質量惡化的地方,要約談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
四川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領導小組辦公室近日印發《關于加強秋季秸稈禁燒工作的通知》,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門加強秋季秸稈禁燒工作,采取有力措施,避免引發大氣污染。對秸稈焚燒管控不力,導致大氣環境質量惡化的地方,要約談當地政府主要負責人。
秸稈禁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禁燒是年年發文,可是年年有人在焚燒,而每年都有一些干部因管控秸稈禁燒不力受到處理。為何秸稈禁燒屢禁不絕,筆者認為,問題的癥結不是管控不力,而是為秸稈找出路不夠。要說約談對秸稈焚燒管控不力的負責人其實是一種暫無辦法的無奈之舉,對農村基層干部來說還真是有點不知所措。
談到秸稈禁燒問題,人們首當想到的就是農民朋友為什么要燒。其實大家都知道,在早些年農村燃料匱乏,農村收入不高的時候,秸稈都成為了農民生火煮飯的柴火主要來源,而田間里也幾乎沒有焚燒秸稈的現象,相反倒是藍天白云之下隨處可見的炊煙繚繞成為城里人羨慕的一道風景。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大多數農村都使用上了電、液化氣、天然氣等清潔燃料,但是每到莊稼收割之后,如何處置田間秸稈卻成為了農民朋友心里的“包袱”,一些農戶為了及時把堆滿秸稈的田地倒騰出來再次耕種,于是就用了焚燒這一最原始、最簡單的處置辦法。當然,焚燒秸稈行為一方面說明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也暴露了農民環保意識的缺乏。
說到秸稈焚燒的危害,或許人人皆知,不僅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甚至是引發火災。而且田間直接焚燒秸稈還會造成土壤結構受到破壞。既然如此,那為啥有的農民朋友在當地干部的嚴管監督之下,還會偷偷焚燒呢?是干部管控不力,還是農民迫于無奈,這恐怕值得大家深思。而與其年年禁燒管控,甚至追責干部管控不力之責,還不如從三個方面在秸稈利用上著力跟進。
其一是著力技術創新,以政府為主導,投入專項資金,引進相關技術人才,大力開展利用研發,加大對秸稈利用企業的扶持,真正讓秸稈成為再生能源的基礎資源,不僅實現廢物利用,而且做到變“廢”為寶。如此一來,秸稈將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面對秸稈之“寶”,農民朋友自當不愿燒。
其二是為秸稈還耕于田找出路,一方面通過財政補貼形式,對秸稈還耕于田的農戶進行獎勵。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強與農機部門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制造適用于秸稈還耕于田的作業機械,既考慮機械對農戶的勞力要求,也考慮農戶耕作成本,為農戶在耕作時間不一、秸稈種類差異、農田交通不便等方面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如此人性化的秸稈再利用,既“肥水不流外人田”,又不增加太多的勞力和經濟成本,農民朋友自然不會燒。
其三是獎“禁”罰“燒”,提升干部履職服務能力而不是禁燒監管能力。在前兩項辦法的基礎上,作為農村基層干部多向村民宣傳介紹秸稈利用的好處,為農戶算好成本賬和增收賬。同時,對遵守禁燒的農戶給予適當獎勵,對焚燒秸稈的農戶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對因焚燒秸稈造成嚴重危害的農戶依法進行懲處。并將履行秸稈禁燒情況納入農村農戶的各類評比,強化農戶的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增強禁燒自覺性。
秸稈禁燒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禁燒是年年發文,可是年年有人在焚燒,而每年都有一些干部因管控秸稈禁燒不力受到處理。為何秸稈禁燒屢禁不絕,筆者認為,問題的癥結不是管控不力,而是為秸稈找出路不夠。要說約談對秸稈焚燒管控不力的負責人其實是一種暫無辦法的無奈之舉,對農村基層干部來說還真是有點不知所措。
談到秸稈禁燒問題,人們首當想到的就是農民朋友為什么要燒。其實大家都知道,在早些年農村燃料匱乏,農村收入不高的時候,秸稈都成為了農民生火煮飯的柴火主要來源,而田間里也幾乎沒有焚燒秸稈的現象,相反倒是藍天白云之下隨處可見的炊煙繚繞成為城里人羨慕的一道風景。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民收入的增加,大多數農村都使用上了電、液化氣、天然氣等清潔燃料,但是每到莊稼收割之后,如何處置田間秸稈卻成為了農民朋友心里的“包袱”,一些農戶為了及時把堆滿秸稈的田地倒騰出來再次耕種,于是就用了焚燒這一最原始、最簡單的處置辦法。當然,焚燒秸稈行為一方面說明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方面也暴露了農民環保意識的缺乏。
說到秸稈焚燒的危害,或許人人皆知,不僅造成嚴重的大氣污染,危害人體健康。還可能引發交通事故,影響道路交通和航空,甚至是引發火災。而且田間直接焚燒秸稈還會造成土壤結構受到破壞。既然如此,那為啥有的農民朋友在當地干部的嚴管監督之下,還會偷偷焚燒呢?是干部管控不力,還是農民迫于無奈,這恐怕值得大家深思。而與其年年禁燒管控,甚至追責干部管控不力之責,還不如從三個方面在秸稈利用上著力跟進。
其一是著力技術創新,以政府為主導,投入專項資金,引進相關技術人才,大力開展利用研發,加大對秸稈利用企業的扶持,真正讓秸稈成為再生能源的基礎資源,不僅實現廢物利用,而且做到變“廢”為寶。如此一來,秸稈將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面對秸稈之“寶”,農民朋友自當不愿燒。
其二是為秸稈還耕于田找出路,一方面通過財政補貼形式,對秸稈還耕于田的農戶進行獎勵。一方面地方政府加強與農機部門和科研院所合作,研究制造適用于秸稈還耕于田的作業機械,既考慮機械對農戶的勞力要求,也考慮農戶耕作成本,為農戶在耕作時間不一、秸稈種類差異、農田交通不便等方面提供更為便利的服務。如此人性化的秸稈再利用,既“肥水不流外人田”,又不增加太多的勞力和經濟成本,農民朋友自然不會燒。
其三是獎“禁”罰“燒”,提升干部履職服務能力而不是禁燒監管能力。在前兩項辦法的基礎上,作為農村基層干部多向村民宣傳介紹秸稈利用的好處,為農戶算好成本賬和增收賬。同時,對遵守禁燒的農戶給予適當獎勵,對焚燒秸稈的農戶給予相應的經濟處罰,對因焚燒秸稈造成嚴重危害的農戶依法進行懲處。并將履行秸稈禁燒情況納入農村農戶的各類評比,強化農戶的自我監督、自我約束,增強禁燒自覺性。
標簽:
農機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