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銀行”為何能“火”起來?
大店鎮是全省的糧食集散地之一,也是十大糧食檢測點之一。鎮上的糧食交易市場借鑒銀行的經營理念,利用烘干、倉儲條件代農民儲糧,農民啥時要糧能取糧,啥時要錢能拿錢,有效解決了農民存糧難、賣糧難和糧食增值保值難等問題。
解決豐收后的儲糧煩惱
大店鎮大北村種養大戶張修先今年種了20畝小麥,由于收獲期間遇上陰雨,小麥水分較大,自己又沒有烘干儲存能力。于是,他一個電話打給柳杰糧食門市部,很快就有專人將他的一萬多公斤小麥拉到門市部代儲,代儲半年的費用為每公斤1角錢,需要用糧時隨時可取。
“農民家里一般不具備存糧和曬糧的條件,如今糧食存到‘糧食銀行’,不怕霉變、不怕鼠咬、隨用隨取、省心省力。 ”張修先說。
“去年要是采取這種方式就不會受損了。”張修先說,2016年他種的玉米收獲時也遇到連陰天,當時他就想將這些玉米放到“糧食銀行”烘干代儲,但他一合計,一萬多公斤玉米放在“糧食銀行”代儲半年,光存儲費就要1100多元。為了省下這筆錢,張修先晾曬、入庫、再晾曬、再入庫,來回折騰好幾次,結果還是在梅雨季節霉變了1100多公斤,前后共計損失約2600多元,用他的話說“省了鹽壞了醬”。
埇橋區有225萬畝土地,連續8年被評為糧食生產先進縣(區),每年生產糧食12億公斤左右,而每年因存糧方法不當導致糧食生蟲發霉受損失在8%~10%左右,這些損失中,農民各家各戶的儲糧損失占到6%左右。如今,大店鎮“糧食銀行”具有成熟的保管技術,在保障糧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農民在“糧食銀行”存糧不僅可以降低糧食損耗,還能享受到一項“特殊待遇”。記者看到,在柳杰糧食門市部庫房南側堆放著尿素、復合肥等農用物資,在西側的貨架上存放著米、面、油等家庭生活用品。村民趙家忠用存儲在這里的60公斤玉米兌換了一袋復合肥,準備種晚茬蘿卜。他告訴記者:“在這里兌換農資不但方便,而且比市場上每袋便宜5元錢。 ”這些農資為何能夠便宜?糧食門市部負責人柳杰道出了原委:“農民賣糧不拿現錢,有利于我們糧食收購企業資金周轉,我們自然要讓一部分利給農民。 ”
破解糧食保值增值難題
“如遇糧價上漲,取錢時按上漲價結算;如遇糧價下跌,仍以存入時價格結算,農民吃不了虧。 ”說到“糧食銀行”的好處,大店村農民張春主要看中它對于糧食的保值增值功能。據了解,農民把糧食存到“糧食銀行”,不僅價格上就高不就低,還能獲得一定利息,取息的形式可以是現錢、糧食,也可以是農資和生活用品。
張春今年種了46畝小麥,收麥時陰雨天較多,他就將收割后的近2萬公斤小麥,以一年期月息9厘的價格全部交到柳杰“糧食銀行”。張春給記者算了兩筆賬,一筆是保值增值賬:今年6月把小麥賣給“糧食銀行”時,市場價為每公斤2.12元,到了7月份,小麥價格漲到每公斤2.38元,這樣一來,他的糧食是增值的;第二筆是儲糧風險賬:如果將這近2萬公斤小麥放在家里儲存,成本高,風險大,肯定沒有放在“糧食銀行”合算。
“糧食銀行”也讓廣大貧困戶嘗到了甜頭。大店村貧困戶張修俠,丈夫早年病逝,自己帶著未成年的孩子艱難度日。今年6月下旬,她將收割的小麥存到一家“糧食銀行”,不僅售糧價格比市場上每公斤高出4分錢,而且每月都可拿到利息,糧食兌換農資還可享受比市場價低15%的優惠政策。“要是到年底一并取現,每公斤小麥合到2.52元,比剛收獲時出售價格高出一截,俺家4畝地每年可以增收1000元左右。 ”張修俠高興地說。
近幾年來,大店鎮“糧食銀行”發展到160多家,60噸以上的大型貨運車輛250臺左右,小型糧食經營車輛400多臺,從事糧食流通交易的經紀人1000余人。每年交易糧食12億公斤以上,糧食流通到27個省、市、自治區。
促進農業轉型升級
“‘糧食銀行’的快速發展,不僅促進農民增收,提高種糧積極性,也有助于推動農業轉型升級。 ”大店鎮鎮長馬剛說。這幾年,大店鎮先后有近百家“糧食銀行”與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相結合,參與組織生產、加工和銷售等環節的經營活動,探索出一條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依托“糧食銀行”做大做強的新模式。
近年來,省級龍頭企業皖王面粉廠和兩家省級糧油儲備庫先后落戶大店鎮,10多家市、區糧食企業在此發展,他們不僅仿照“糧食銀行”的發展模式,向農民收購糧食,進行糧食深加工,而且這些企業還流轉大量土地,作為優質糧食生產基地。以皖神面粉企業為例,2015年以來,他們先后在大店村、大北村等四個行政村流轉1.6萬畝土地,引進皖麥58、煙農19等6個小麥優質品種,在滿足企業自身需求的同時,帶動周邊8個行政村的近10萬畝小麥品種更新換代。今年全鎮優質小麥出產率達到80%以上,科技對小麥生產的貢獻率首次突破65%,帶動農民人均增收200元左右。
2015年以來,“大店糧貿大市場”在大店鎮糧食交易市場悄然興起,成為當地的集收儲、交易、加工為一體的糧貿企業,占地面積118畝,入住108家糧食收儲企業,倉儲能力5000萬公斤,年交易量5億公斤左右,糧食流通到20個省市,流轉土地1.2萬畝,今年發展藥材訂單農業6000畝,種植白芍、丹參等6種藥材。
“大店糧貿大市場”負責人豆偉說,近兩年來,大市場先后引進面粉、藥材類等4家企業,謀劃糧食食品精細加工,實現與種植產業的良性互動,通過價格引導和市場杠桿,發展訂單農業近9000畝。今年,“大店糧貿大市場”還專門為貧困群眾量身定制了200畝鮮食玉米脫貧產業,吸納40戶貧困農民土地入股、勞務就業、資金分紅。種植白糯玉米、黑甜玉米等4個品種,實行規模化、標準化種植,打造有機鮮食玉米產業園,實現一麥一玉米收入倍增計劃,達到畝收入3000元脫貧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