籽粒機:背后是一個數百億的產業鏈!
行嗎?我下面推敲一下。
一是可以減少收獲環節。由穗收轉為粒收可以減少晾曬、脫粒、貯藏等環節,地頭直接裝車烘干或在地頭就把糧賣了。此外,與穗收配合的是非常原始的儲糧方式,環節多損耗大,雞刨、鼠嗑、霉變等難以避免,有測算數據說損耗在5-8%,通過籽粒機收可徹底解決此類問題。
二是可以提升糧食品質。這些年,一個奇怪的現象是“洋糧入市,國糧入庫”,除去臨儲政策因素以外,反映出國產玉米品質不高的現狀。玉米生產越來越關注品質,這是事實。玉米粒收后,直接烘干入庫減少了大量中間環節,有效降低了霉變率。同時,規?;N植適合粒收的品種,使不同品質應對不同的需求方,可以對下游用戶進一步細分,做到“專品專用”“優質優價”,避免了“魚龍混雜”“良莠不齊”“泥沙俱下”。有調查表明,玉米粒收比穗收每畝可以增效約50元。
三是可以隨行就市賣糧。在玉米收購政策與市場接軌以后,受供求關系影響,不同時期市場需求的旺盛程度差異很大,賣糧價格也就有高有低,如果成熟能早一個月,又是適宜粒收的玉米品種,主動權就完全掌握在農民手里,可躲過新糧大批上市糧價下探的不利時機,隨行就市賣糧,增加效益,同等級的糧食可以賣個好價錢。有測算表明,供應空檔期與新糧批量上市時期比較,價格波動有10%左右的幅度。
育種難
既然籽粒機已為玉米生產方式破題,那么,推廣速度為何如此之慢呢?這是因為有個先決條件,玉米粒收機械化水平取決于育種水平。我國傳統玉米品種的問題在于,生長期長,脫水慢,籽粒含水量高,直接脫粒破損率較高。例如,最適宜籽粒機收的玉米水分含量是23%~25%之間,而現有品種的含水率在30%以上。有報道說,在早期的粒收試驗中,玉米籽粒被莖葉染成了淺綠色,對玉米品質影響非常大。結論是,傳統玉米無法實現粒收機械化。
直接引進歐美玉米品種行不行?實驗表明:不行。雖然玉米的適用性很強,地球上各種土壤都能種,對氣候也不挑剔,就拿我國鐮刀灣來說吧,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干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從高緯到低緯都有玉米的身影。但是,不同地域的玉米品種都存在“水土不服”的問題,即使同一區域,不同地塊的差異性也很大。
如何為粒收破題呢?答案已經很明確,這就是加大培育新品種的力度,即,培育具有粒收性狀的玉米品種,其特征有:早熟,成熟期足夠短;含水率低,脫水快;糧飼通用,宜糧宜飼;抗倒伏,成熟后站桿率高。
現階段的育種情況怎樣了呢?經過將近10年的努力,成果逐步得到應用。根據公開報道資料,2015年農業部選擇黑吉遼蒙四省區試點,設立了東北玉米機收籽粒品種推廣項目,開發出適宜東北不同主產區籽粒機收品種,如:德育919、翔宇998、華美1號、迪卡516、吉東705等,具有較強的適宜粒收性狀條件,已經在吉林省推廣種植;而在黑龍江、遼寧和內蒙古,還有十多個品種在繼續遴選。
在2017年7月25日藁城演示會上,演示地塊上試種的就是一種具有粒收性狀的品種,叫洰豐1518,由河北冠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研發。據研發人員高先生介紹,洰豐1518性能特征有:成熟期90天,脫水快,機收破損率低,抗倒伏能力強,成熟后玉米穗自然下垂,站桿率高,各項指標都超出了籽粒機收標準??蒲腥藛T已建議,在黃淮海夏播玉米區推廣種植。
粒收玉米品種還應有個最重要特性,糧飼通用,宜糧宜飼。不管是東北春播玉米,還是黃淮海的夏播玉米,考慮到當前玉米結構調整,培育糧飼通用品種,農民可隨行就市,宜糧則糧,宜飼則飼。高先生介紹說,洰豐1518就具有這樣的性能,成株株型緊湊,株高可達266cm,穗長18.7cm,穗軸紅色,被譽為紅軸典范,如作為青貯玉米也是優質的飼草料。
品種培育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也是科學嚴謹的工作。每個品種的篩選,來自上萬個雜交組合,而且要經過實驗試種進行比較。就拿洰豐1518來說,育成是2010年,2016年通過審定,中間經過了7年,后期還需要幾年的推廣試種。
現在,該回答上面的問題了,粒收品種大面積推廣還有多遠的路要走?標準答案是不遠了,我的判斷是2-3年。
大市場
到此為止,觀點基本形成了。一旦籽粒機走向前臺,就不是玉米收獲方式的改變,而是玉米種植生產模式的轉型、升級和接軌。其背后將是一條數百億的產業鏈,必然孕育著一個巨大的市場,甚至有可能成為拉動農機市場新的增長點。
根據統計局數據,2017年我國玉米調減后種植面積大約為5.32億畝。假設適宜機收的面積按60%計算,為3.19億畝。目前,我國粒收水平基本是空白,即使是的東北地區也不足1%,籽粒機的保有量大部分都集中在該地區,尤其在黑龍江和內蒙古墾區一代,加上進口估計我估計3000臺左右,即使全部開足馬力,也僅僅能滿足本地區大面積推廣后部分收獲需求。因為不了解其使用價值,這部分存量暫且忽略不計。
市場需求有多大呢?以谷王CF50(4YZL-5CZ1)籽粒機為例,5行收獲,配套160馬力國Ⅲ動力。按一天收獲80畝,作業季按30天計算,實現玉米籽粒機收3.19億畝,大約需要132917臺,粗略估計有537.67億元的產值。如果粒收水平每提高一個百分點,大約需要2216臺,如每年平均提高5個百分點,就需要11080臺。當然,這里忽略了機型大小因素。按此計算,如籽粒機收發展到的穗收63%的水平,在不考慮更新換代、技術進步和國際市場等因素,至少可以有12.6年的黃金發展周期。
有人說,籽粒機是玉米收獲機械化的最后一公里,這觀點我不大同意。粒收不是最后一公里,而是從零開始的再次啟程,粒收引導的是先進的玉米生產模式。從穗收到粒收,是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認識到這一點尤其重要,因為未來一定是國際化的競爭,將影響企業產品研發的方向。我查了約翰迪爾全部產品系列,在其W、C、S、R四個系列的谷物聯合收割機中,C系列的四個機型包括S660,只是動力大小的區別,全部是可以換裝玉米割臺的籽粒機;而R230本身是專業籽粒機,但可兼收大豆等雜糧。就是說,巨頭的產品研發,本來走的就是多功能的技術路線。
那么,國內籽粒機的技術儲備怎樣了呢?據農業部鑒定總站2015年的一份資料,具有脫粒功能的玉米機,即籽粒機共有34個型號,從4行到8行,生產企業有,福田雷沃、中聯重機、勇猛機械、九方泰禾、洛陽中收、山東潤源、山東時風、浙江柳林、吉林東風、常發佳聯、約翰迪爾佳木斯、新鄉花溪等12個企業。但是,由于缺乏作業考驗,產品可靠性還有待完善。實際上,這些年各廠家的試驗機型屢見媒體,但很難找到具體參數配置,說明沒有完全定型,我直覺是大多數仍處于樣機狀態。
籽粒機的產業鏈條還有烘干機,由于篇幅關系不再贅述,請繼續關注我關于烘干機的文章。
- 2850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66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97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602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22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40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8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66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5392024年12月份AMI指數為39.4%,景氣度創全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