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商為何轉型做農業?
胡生明不是一般的農民。愛鉆研的他曾用一年時間,學習考察了國內70多家果蔬基地,并發明了簡易無土栽培有機蔬果技術、有機蔬苗大棚等7項獲得專利的技術。正是憑借這些技術,他才種出了如此高利潤的果蔬。
“我是‘雙剪刀差’擴大利潤。”胡生明笑著告訴記者,一方面,他們的成本比傳統種植模式低,一畝地約在1萬元左右;另一方面,種出的果蔬價格卻是普通果蔬的好幾倍,而且主要是售往商場超市和酒店。
面朝黃土背朝天,一身力氣百身汗,種田一年不如打工幾天……這曾是對農民生活的真實寫照,也是農民留給人們的最深印象。而在胡生明這里,這樣的印象卻被扭轉:農業也可以是高利潤行業!
發現了農業也可以是高利潤行業的不僅是胡生明。在江西省安義縣鼎湖鎮,提起開著奔馳來種地的種糧大戶凌繼河,鮮有人不知道。
但是,和胡生明不同,凌繼河的高利潤主要從規模中來:作為江西省有名的種糧大戶,凌繼河流轉了1.9萬多畝農田,并摸索出一套特有的管理辦法,把自己流轉的土地切塊交給其他種糧能手管理,確定一個基本產量,這些種糧能手平時按月領取工資,到年底則根據超額完成的產量領取年終獎。
返鄉種田以來,凌繼河給農民頒發的年終獎從56萬元增加到308萬元。他說,之所以要以這種搶人眼球的方式給農民發年終獎,就是要彰顯了現代農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無窮魅力,吸引更多人參與農業生產。
實際上,已經有很多人被農業的高利潤所吸引,紛紛轉行投身農業,其中不乏一些能賺大錢的房地產商。
初春時節,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富灘鎮的一個千畝桃園里,粉紅的桃花競相開放,散發出陣陣芳香。以前從事房地產開發的浙江客商江立君瞅準了農業的高利潤,在此投資開發了這個千畝桃園。
和胡生明、凌繼河又不同,江立君眼里的農業高利潤則來自于一二三產的深度融合:“我們開發這個桃園,不僅是種桃賣桃,而是將種植、深加工和鄉村旅游結合起來,春天賣風景,夏天賣桃子,平時則加工賣罐頭!”
江立君告訴記者,今年清明小長假前,桃園舉辦了首屆桃花節,當天前來觀賞的游客達到六千多人,帶動農產品及餐飲消費五萬多元。
除了眼前的高利潤,更多的人則看準的是農業的前景。
盛夏時節,走進江西斐然生態園,只見這里依山傍水,一派田園風光。投資建設這個生態園的人叫譚斐,在接觸農業之前,他一直都從事高速公路建設和房地產開發。
“很多人勸我不要涉足農業,因為投入大、見效慢,這和我之前從事的資金高周轉行業可謂有著天壤之別。”譚斐說,這些年,他一直在用房地產賺的錢養這個項目,因為他覺得生態農業、休閑旅游都是社會發展的方向。
“有一次,我們外出看項目,廣東、浙江、上海、河北轉了一圈,就發現北戴河有個集發生態農業觀光園,與我們定位相同且人氣很高,20元錢的門票,光這一塊收入就有兩個億。當時想,這就是我要做的。”他說。
根據譚斐的規劃,他準備投資15億元,把斐然生態園建成南昌的綠色生態農業基地,打造成南昌現代生態農業示范區和休閑旅游度假區。
“做企業不能光看眼下,還要看到5年、10年后的發展趨勢,打好提前量。”譚斐說,今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消費水平也會越來越高,而他們這個項目既能給人們提供綠色蔬菜,又能提供休閑旅游產品,肯定能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