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農資謹防幕后操盤手
購買農資謹防幕后操盤手
建議農民在購買農資時要到正規的農資店,并在購買時“三看”(一看是否有正規營業執照,二看經營者素質,三看是否能提供發票憑證),在此基礎上科學選購,謹防“誤導”。
一防“游商”:一些不法商販打著“高科技產品”的旗號,走村竄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出售種子、農藥、肥料等農資,并利用農業執法機關上班前或下班后的時間,三五個人一伙一車,在村里“忽悠”一陣,賣一會兒貨,就急忙收拾攤子離開。如此“游商”,其實只要農民朋友細心觀察、思考一下,不難看出其中的“貓膩”。
二防“低廉”:也有一些不法商販“掛羊頭賣狗肉”,以“低廉”的價格銷售農資產品。其實,他們銷售的農資或“缺斤少兩”,或“含量不足”,或“偽劣假冒”。農民購買后,一定會“得不償失”。因此,在購買時,務必要認真思考一下“為什么這么便宜”?再判斷是否選購。
三防“專家”:近幾年來,在一些人口大村,經常會來一些“專家”講課,他們打著“某某農大”“某某研究所”專家的名義,帶著農資產品現場推廣、銷售。而他們推介的農資產品并不一定能帶來好的收益,也有部分“專家”所講的只是“一家之言”,并沒有權威性。所以,農民在這種場合購買農資時,一定不要多購,可先少購一點試驗一下效果。
四防“贈獎”:有一些地方經銷商,把多年積存的“難以被農戶認可的”肥料、種子,進行“改頭換面”,制成非“本品”產品,利用農民“貪小便宜”的心理,另外購買一些實用品如鍋、傘、洗衣粉等,采取“贈物促銷”的辦法。其實這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一種手段,為自己的假冒偽劣產品“鳴鑼開道”。農民購買使用這些農資產品后往往就會發現是上當了。因此,如果出現這種促銷情況,一定要謹慎。
五防“托”:近幾年,也有一些不法分子組團“忽悠”,他們帶著假冒偽劣的農資產品下鄉,預先安排好“托”,讓其現身說事,或現場帶頭購買。當吸引了其他農民購買農資后,這個團伙就隨時組織逃走分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