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如何“走出去”?
2017-03-27
中國農機化導報4220
核心提示: 隨著我國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走出國門已成為越來越多農機企業的發展目標,而東南亞因其地緣優勢、農機化水平等原因成為國內企業的目標。基于東南亞人力和牲畜的農業生產現狀,再加上地形氣候等因素影響,當前更適宜發展中小型機械的專業農業生產系統。
隨著我國農機工業的快速發展,走出國門已成為越來越多農機企業的發展目標,而東南亞因其地緣優勢、農機化水平等原因成為國內企業的目標?;跂|南亞人力和牲畜的農業生產現狀,再加上地形氣候等因素影響,當前更適宜發展中小型機械的專業農業生產系統。由于東南亞勞動力不斷減少、競爭加劇,以及降低生產成本的壓力增大等因素,這一地區的農業機械化程度將在未來十年大幅提升。
目前許多中國企業,已經將在東南亞建立市場作為未來海外發展的核心任務,著重將水稻、玉米、木薯和谷物等作物機械作為技術創新的關鍵目標。然而,據了解,當前泰國市場基本被日本品牌占領,如洋馬、久保田等,占有率高達80%左右。由于這些國外品牌的產品質量好、使用可靠性高,受到了當地用戶的歡迎,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傾斜等因素,便出現了壟斷市場的局面。而我國大部分進駐泰國的企業都是采取外貿形式,真正在當地深耕市場的不多,缺乏創新力與競爭力。如何突圍外企占據高端農機的制高點?如何在海外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需要中國本土企業認真研究。
首先,提升本土企業創新能力和研發水平是核心。從中國市場來看,目前高端產品80%被外企占有,中國本土同類企業的競爭力稍弱,前景并不樂觀。企業經營不善,甚至虧損倒閉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質量不過關。
再看海外市場,起初我國的產品因無法達到東南亞制定的國際引進標準而被“拒之門外”,質量問題成為我們“走出去”的障礙。現在行業內有個誤區,認為中國進入東南亞或者非洲市場是實現落后產能的轉移,這是非常偏頗的。如果不提高自身產品質量,無法拿出可以長久占領市場的競爭力,自然無法與日本、德國等農機制造強國相抗衡。
其次,做好國際市場分析、優化出口戰略,也是贏得海外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想要與發展成熟的這些外資企業競爭,除了擺脫中低端的產品路線、聚焦高端產品、提升自身農機技術實力外,必須對未來國際農機市場走向進行細分,如何種功率的農業機械更具市場前景,養殖、林果、畜牧業等哪方面機械更有發展空間等等,這些都需要企業認真研究。
打開國際市場是大勢所趨,必須國內國際兩條線并行發展,企業不能閉門造車。進駐國際市場必須要進行詳盡的市場分析,做好內外部整合。首先要考慮這個市場值不值得進駐,難點在哪里;重點針對同類市場競爭產品,總結出自己的產品特性與優勢在哪里,競爭點在哪里,做好戰略定位。如果“正面突破”存在困難,是否可以考慮先做周邊市場,循序漸進,“包抄夾擊”。另外,做好售后服務,完善產品的人性化產業鏈也同樣重要。
同時,在對外出口與投資初期,國產農機產品可能受到一些國際貿易組織的規則限制,導致海外市場無法打開。這需要通過政策給予一定支持,在出口前要嚴把質量關,提高農機企業準出門檻,鼓勵大型企業對小型企業兼并重組,同時對通過審核的企業給予相應政策及資金上的補貼。但最根本的還是國內農機企業提高自主研發創新能力,根據市場需求主動出擊,實現跨越式發展。
標簽:
農機化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