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農機市場常態 分析補貼政策利弊
2016-12-23
農機技術5460
核心提示:近日,寧波邊防支隊高塘邊防派出所偵破了一起利用貼牌銷售方式騙取巨額補貼的特大農機詐騙案,涉案金額達800多萬元,抓獲嫌疑人6名。這一出“貍貓換太子”的大戲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
近日,寧波邊防支隊高塘邊防派出所偵破了一起利用貼牌銷售方式騙取巨額補貼的特大農機詐騙案,涉案金額達800多萬元,抓獲嫌疑人6名。這一出“貍貓換太子”的大戲引起了社會極大的關注。
自家的農機卻要貼上別人的牌子賣,這不僅僅是農機補貼實施的漏洞,同時也折射出我國農機市場對補貼政策的依賴性非常大,關于這一現象的利弊分析,還值得我們去深思。
農機補貼推動農業機械普及
自2004年11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規定給予農機購置補貼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迎來跨越式發展的“黃金十年”,每年中央財政都投入大量資金,再加上地方補貼,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的購機熱情,推動了農業機械的普及。
據統計,2004—2014年中央財政共安排農機購置補貼資金1200億元,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超過3500萬臺(套)。
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由2003年的33%提高到2014年的61%,推動了農機總動力快速增長,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持續提高,為保障我國糧食和農民增收,鞏固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基礎地位發揮了重要作用。但近兩年來,農機行業各種弊端開始凸顯,農機市場開始疲軟。
農機市場對農機補貼政策依賴性大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一方面推動了我國農機化發展,但另一方面也促使農機市場過多依賴補貼政策。
就像不久前寧波警方破獲的特大農機詐騙案,為了謀取補貼,寧愿貼上別人的牌子賣自家產品,只因自家農機不在補貼目錄上,沒法享受“特殊”待遇。
此外,我國農機市場上,補貼目錄的存在還帶來產品生產選擇問題。農機企業每年都會看補貼目錄,有些機器性能與品質再好,若不在補貼目錄上,企業生產和銷售時就要考慮再三。
從農機詐騙案中可以看出,有的企業要賺的就是那些補貼款,而作為購買者,自然也更傾向于有補貼的產品。
因此,這種跟著補貼走的行為往往導致一些企業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連成本都收不回來,在一定程度上有違市場規律。
農機購置補貼是我國在特定情況下所采取的一項惠農扶持政策,它并不能一直都存在,當農業機械化發展到一定成熟階段以后,補貼或許會逐漸減少,甚至沒有。到時候那些一直以來依賴補貼政策的企業又該何去何從呢?
未來應弱化補貼效應專注自身實力
就目前來看,農機補貼一直都在調整,今年更是開始突出重點產品,那些低端、過剩、低附加值的產品不再進行補貼。
因此,企業不能像沒斷奶的孩子,渾渾噩噩靠著補貼過日子。
農機市場的競爭向來都是弱肉強食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到哪里都適用,如果不增強自己的實力,就會出現沒學會吃飯就斷奶的情況。
在剛剛過去的2016中國國際農機展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國產農機正在實現自身蛻變,中國一拖、雷沃重工、時風等國內知名企業向展示了企業實力與創新成果,增強了國名對國產農機的信心。
所以,未來,農機企業應該擺脫補貼效應,優化升級產業結構,專注自身實力的提升,生產高質量的產品才是企業健康生存之道。
結語:寧波警方破獲的特大農機詐騙案驚醒了不少還在“沉睡”中的農機企業。
雖然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還在實行,其相關調整也在繼續,未來政策走向如何無定數。
但作為企業只需明白:“打鐵還需自身硬”,在農機市場愈演愈烈的競爭中,單靠補貼是無法長久發展的,企業若沒有拿得出手的實力,終究是會被淘汰的。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