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土地流轉法治服務要同步
2016-12-09
法制日報3210
核心提示:土地流轉需要良好的法治服務,需要具體公共性服務和具體的幫扶政策
土地流轉需要良好的法治服務,需要具體公共性服務和具體的幫扶政策
種糧效益的增與減,直接影響種植意愿和糧食產量。記者近日赴皖黑粵贛吉鄂湘等地的糧食主產區,深入田間地頭,走訪數十位基層干部和種糧大戶。他們普遍反映,受產量減少和價格下跌等因素影響,今年的種糧效益出現下滑,一些地方虧損嚴重,大戶心態呈消極觀望、減租退租和感低等特征(12月6日《經濟參考報》)。
鼓勵土地流轉是農業走向集約化、現代化的必然選擇,尤其是近些年農業機械化的迅速發展解放了更多勞動力,很多農民已經不需要直接從土地當中獲取收益,這些情況更給農村土地流轉創造了客觀條件。
農業生產具有無法預見、無法克服、無法避免的風險,最常見的就是受到氣候影響農作物遭遇減產甚至絕收,例如,新聞報道當中的種糧大戶遭遇糧食減產、土地流轉虧本的厄運,就嚴重打擊了其進行規模化經營的積極性。盡管鼓勵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但是土地流轉需要良好的法治服務,需要具體公共性服務和具體的幫扶政策,然而現實中流轉土地的種糧大戶卻無法享受法治服務,在沒有法律保護和政策支持的環境下“裸奔”,如果能夠盈利尚可維持基本生產經營,如果風不調雨不順就會引發矛盾糾紛,直接影響農民切身利益、糧食、社會總體穩定。
統計局江西調查總隊對種糧大戶生產經營情況調查與分析顯示,大戶承租耕地期限普遍較短,大戶普遍缺乏感,合同不規范,大多數地方以口頭協議為主。報道中某種糧大戶還稱,由于協議不規范,流轉戶隨意上漲流轉費,很希望由司法部門見證,簽個算數的合同,明確違背合同怎么處理,否則讓人沒法安心干事創業。土地流轉合同的不規范對流轉土地的雙方而言都有法律風險:看到經營者盈利,流轉戶就會要求漲流轉費;如果虧本經營者則會隨意退租。農業生產具有投資長、收益慢、季節性的特征,如果不能保持土地流轉的穩定性,極易引發矛盾糾紛。江西省農業廳政策法規處處長胡仲明透露,種糧直補、良種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農業補貼直接發放給農民,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基本上拿不到,還要支付土地流轉費用和承擔所有風險,不利于其發展壯大。一些剛起步的新型主體由于規模小難以獲得政府資金項目的支持,很難做大做強。農業補貼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促進農業生產,如果補貼發放給不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經營者,就是背離農業補貼政策的初衷,這無疑是對土地流轉者極大的不公,缺乏政策應有的法治內涵。
對于上述問題,2014年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當中就指出,政府要引導承包農戶與流入方簽訂書面流轉合同,并使用統一的省級合同示范文本,流轉合同到期后流入方可在同等條件下優先續約。因此,要按照中央有關精神,不斷加強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體系建設,健全糾紛調處機制,妥善化解土地承包經營流轉糾紛。要支持符合條件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優先承擔涉農項目,新增農業補貼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傾斜。要完善有關制度機制,做好土地流轉的各項法治服務,進一步調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積極性。
標簽:
土地流轉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