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種糧不賺錢”損傷農業根本
2016-12-07
新華每日電訊 謝佼4760
核心提示: 迫切需要首先用改革精神厘清糧食問題的本質,透視十二連增背后的風險,確立糧食一條主線,增強涉糧各部門各環節的危機意識
迫切需要首先用改革精神厘清糧食問題的本質,透視十二連增背后的風險,確立糧食一條主線,增強涉糧各部門各環節的危機意識
當前國內一些糧食產區出現了負面苗頭,種糧效益降低,甚至一些地方還出現了嚴重虧損,種糧大戶心態消極,存在觀望、減租、退租等情況。種糧不賺錢,勢必帶來連鎖反應,將從源頭上損傷農業根本,迫切需要盡快拿出解決辦法。
現在的農村已不再是改革開放初期的農村,農村人力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看戶籍是人多地少,實則不然,村里除了一些老年人之外,基本已經找不到種田的青壯年自耕農。這一代青壯年農民大部分已轉移到了城市里,依托于城市就業。仍然在農村堅持種糧的,是通過土地流轉進行大規模耕種的種糧企業或大戶。
這種結構下,種糧企業、大戶面臨種糧不賺錢的困境,如果看不到希望,那么他們會自發選擇要么調整品種,要么減租退租。前者因為土地種植的大規模集中,一旦改種糧為種經濟作物形成帶動,那么在范圍極有可能會造成種糧面積的大幅度波動,這種波動無論對于糧食、還是對糧食價格行情來說是都是不可接受的,會讓整個的糧食市場變得危機暗涌。如果出現企業和種糧大戶大踏步退出農村土地,疊加上農村人力結構的空心化,很可能會導致大量的耕地撂荒。
長期以來,對于農業的口號都是“穩糧增收”,只有增收才能穩糧,“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只有穩糧,才能穩住整個的底氣。所以,解決種糧不賺錢的難題,是當前穩住農業根本的當務之急。
為什么種糧不賺錢?大體說來,就是種糧成本高,糧食價格低,種糧食入不敷出。
成本高,高在農村人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成都近郊農民為例,2008年前,農村普通人工費用多為每人50元/天左右,到目前已經漲到了每人100元/天,農忙時甚至飆升到每人150元/天。加上種子、化肥、水、農藥等農資成本,農業機械和土壤改良的成本,種植糧食的總體成本一直是在逐步推高。有專家論斷說,中國農業已經進入了高成本發展的階段。
成本高還高在種植業的高風險。中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發的,而農業抵御自然災害能力非常薄弱,農業科技的進展也多集中在品種優化等作物本身。靠天吃飯的大格局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扭轉。
價格低,則是受國際糧食價格競爭的影響。目前一些主要農產品的國內價格已經明顯高于國外農產品到岸的完稅價格,農產品價格天花板的封頂效應開始顯現。有糧食專家透露,東南亞和我國接壤的地方,邊貿流入最多的就是糧食。而國內的糧食加工市場基本上是放開的,在市場自由競爭中,國產糧食很難競爭得過進口糧食,造成了國內糧食價格一直被壓低。
對此,很早就啟動了糧食直補、糧食托市收購等一系列措施,但是從現實情況看,種糧不賺錢仍然是一個難以解決的綜合問題,各個環節都存在有待破解的障礙。比如,糧食直補,很多地方是補到土地的承包人賬戶上,即使這位農民可能遠在“北上廣深”工作和生活,而對在當地的實際種糧人卻激勵不夠。
又如,糧食種植結構的矛盾,收購糧食企業因糧價倒掛的經營風險矛盾,糧食的深加工難銷售難矛盾,等等,具體說起來都是千頭萬緒。
當前,農業改革也逐步在進入“深水區”。糧食這一國之命脈,迫切需要首先用改革精神厘清認識,透視十二連增背后的風險,需要通過頂層設計,確立糧食一條主線,增強涉糧各部門各環節服務于主線的系統思維。讓政府的手帶動市場的手發力,才能有望改變種糧不賺錢的現狀,保衛我們的糧食。
標簽:
種糧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