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領社員打響“揚州麥客”品牌 周必勝:擎上黨旗追逐麥浪
2016-07-20
揚州晚報6980
核心提示:每年麥黃和稻香時,便是“揚州麥客”走四方淘金的時候。在眾多的麥客大軍中,有一支麥客隊伍,他們在自己的收割機車前掛上黨旗,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幾年來追逐20多個省市地區的麥浪,不僅創造了零投訴、零事故、零糾紛的“三零紀錄”,還被譽為有誠心、有善心、有愛心、有雄心的“四有麥客”。
每年麥黃和稻香時,便是“揚州麥客”走四方淘金的時候。在眾多的麥客大軍中,有一支麥客隊伍,他們在自己的收割機車前掛上黨旗,時刻牢記自己的黨員身份,幾年來追逐20多個省市地區的麥浪,不僅創造了零投訴、零事故、零糾紛的“三零紀錄”,還被譽為有誠心、有善心、有愛心、有雄心的“四有麥客”。這支隊伍,就是寶應氾水鎮慶豐合作社;隊伍的帶頭人,則是合作社的黨支部書記周必勝。
“麥客”的信心
16年前,他借貸17萬買收割機
2000年,23萬元幾乎可以在揚州買兩套中小戶型的房子。而周必勝不顧家里人的反對,買了一輛大型聯合收割機,正式成為一名用機器收麥割稻的“麥客”。其中,17萬元是借貸來的。
23萬元對當時的周必勝家不是一個小數目。但周必勝相信,這臺大型聯合收割機可以讓他掙到錢。
買來收割機的頭一年,因為服務態度好,價格合理,還為一些困難戶減免費用,周必勝很快得到當地農民的認可。這一年,他凈賺6萬多元。
當然,本地客戶滿足不了周必勝的胃口。如果只盯著本地,本地麥收后,機械就閑置了。為此,只要一有空余時間,周必勝就坐火車、汽車出去,在范圍內尋田,最遠到過黑龍江,離中俄邊境僅20公里。經過幾年的尋找,哪個地方割得早,哪個地方收得遲,周必勝了然于胸,“利用各地麥熟稻熟時間差,盡可能多地收割,才能多掙錢。”
“麥客”的誠心
10年間,社員發展到186名
周必勝掙到錢了,但單打獨斗的“麥客”,往往會失去好的業務單,這讓周必勝有了抱團發展的想法。2006年4月,由周必勝領頭組建了寶應縣氾水慶豐農機跨區作業合作社。
合作社要有社員,陸萬順是周必勝首先想到的對象。“2003年,我就認識他了,當時我開大卡車,他要出去收麥子,我就幫他把收割機運出去,最遠去過四川、重慶,他讓我加入合作社時,我根本買不起收割機,他就個人幫我擔保借錢。入社后,有什么業務都是他時間告訴我,當年我就還清了欠款。”陸萬順說。
不止陸萬順,很多社員得到了周必勝的幫助。有一年,社員任永發在合肥收割結束后,因信息不暢,不知道哪個地區還可以收割,無路可去的他給周必勝打電話,周必勝讓他“馬上去淮南那邊”。后來任永發才知道,淮南這塊地本是周必勝自己想去的,但為了讓社員有地可割,便讓給他了。
周必勝說,既然都是一個“家庭”的,就要有抱團發展的誠心。
從2006年到現在,慶豐合作社從最初的8名社員發展到了現在的186名,成立了6個作業隊。
“麥客”的善心
5年做200多件好事,免除18萬收割費
2008年7月26日,慶豐農機跨區作業合作社正式成立黨支部,周必勝高票當選為黨支部書記,他創新開展爭創“共產黨員先鋒車”特色活動。每次跨區作業前,周必勝都組織全體黨員集中宣誓,并在黨員駕駛的農機上插上一面黨旗,提醒黨員牢記自己的身份。
2013年8月,在重慶萬州碼頭,重慶市副市長、萬州市市委副書記以及多部門負責人歡迎來自揚州的“黨員先鋒農機隊”。
原來從2009年起,周必勝和他的農機隊就承接重慶地區的收割業務,重慶“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農機作業成本高、難度大,很多外地農機手要么“挑食”,要么提高費用,但周必勝們卻選擇堅持。一次,周必勝們到萬州割麥,恰逢雨季,當地農民非常著急。周必勝當即表示,一定要把成熟的麥子收割完、運到家。隨后,他們加大馬力、日夜奮戰,不僅提前完成了任務,還冒雨幫家家把麥袋搶運進倉。久而久之,這支“黨員先鋒農機隊”得到了當地農民的交口稱贊,也贏得了當地政府的歡迎。
一次在浙江等收稻,天色突然暗下來,眼看就要下大雨了,周必勝看到路邊農民正著急收谷子,“當時我們有5臺機子在收割,我讓他們停下來,先幫人收谷子。10多家農戶幫下來,大家都累得腰酸背痛。”正是因為他們的一次次善舉,這個村已經跟合作社合作了9年。
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周必勝和他的合作社共免除困難家庭收割費18萬元,在各地做好事200多件,收到錦旗12面,表揚電話約200個。
“麥客”的愛心
籌錢幫助村民,免費幫人收割
自從成為“麥客”,周必勝已記不清自己到底幫助了多少人。
前幾年,蘇栗村張桂英的丈夫晚上9點多突發腦溢血,被送到縣人民醫院搶救,醫院建議轉院到揚州,但她手上沒多少錢,情急之中,她打電話給周必勝,“他二話沒說,當時就拿了1萬塊錢送了過來。”
2012年,合作社農機手李開順的女兒因患心動過速需做手術,一次性要交付10萬元手術費,而他拿不出。周必勝聽說后立即趕去醫院送了3000元慰問金,回來后又在合作社發起募捐活動,籌款7萬元,解決了李開順的燃眉之急。
2014年春夏之交,邗江區公道鎮赤安村張莊組張老漢,妻子患有智障,母親右腿骨折住院,眼看家中12.5畝承包田的小麥成熟了,一時付不起收割費,在當地作業的周必勝知道后,第二天就幫忙把12.5畝麥子收完,不但沒收一分錢,晚上還帶了禮品去醫院看望了他住院的母親。
在安徽,周必勝完成收割業務后,發現幾乎所有麥子都收完了,卻還有幾畝地沒收割,他便問附近村民,得知這戶人家條件十分困難,爺爺是個瘸子,奶奶癱瘓在床,兒子也有殘疾。周必勝當即免費幫人家把麥子收了,不僅如此,此后他只要到這里收割,都會免費幫這戶人家收割,這一做就是五六年。
標簽:
麥客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