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激情在线播放,国产精品亚洲色婷婷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亚洲AV乱码久久精品蜜桃

您好,歡迎來到農機1688網!  |  官方微信
     手機版

咨詢熱線

18701651688

玉米收儲政策改革路徑:收儲托市逐漸退出,給農民定額補貼

   2016-06-22 21世紀經濟報道6290
核心提示:《實施意見》指出,根據“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今年將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不再進行臨儲,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

  導讀

 

  《實施意見》指出,根據“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今年將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不再進行臨儲,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

 

  6月20日,財政部官網公布,財政部已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玉米臨時收儲制度改革落地,今年決定對農民種玉米實施補貼。

 

  該文件明確指出,根據“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今年將在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和內蒙古自治區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不再進行臨儲,給予農民一定的補貼。部分補貼資金將于近期提前撥付。

 

  不過,目前財政部等相關部委還沒有公布具體文件文本。對于農民種玉米具體給予多少補貼還沒有明確說明。

 

  6月21日,東方艾格農業分析師馬文峰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現在的消息說是在去年臨儲收儲價1元/斤的基礎上,市場價格低于1元時,給予補貼,大體每畝補貼100元。

 

  而對于具體實施方案,國務院決定,由各省區制定具體的補貼實施方案,中央將補貼資金下撥至相關省級財政。

 

  這次改革的背景是,近期臨儲玉米達到2.5億噸,庫存嚴重,而且占用了巨大的財政資金。

 

  收儲改直接補貼

 

  隨著玉米價格下跌,玉米收儲政策調整,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的時機成熟,為此啟動玉米臨時收儲制度的改革。

 

  這次玉米臨儲政策改革根據“市場定價、價補分離”原則,即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同時中央財政將對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給予一定補貼,并鼓勵地方將補貼資金向優勢產區集中,保障優勢產區玉米種植收益基本穩定。

 

  而在補貼實施上,堅持“定額補貼、調整結構”。《實施意見》要求,在玉米價格由市場形成的基礎上,“對各省(區)畝均補貼水平保持一致,補貼基期也在一定年限內保持不變,充分發揮價格對生產的調節引導作用,體現優質優價,促進種植結構調整”。

 

  不過,目前財政部及相關部委未公布具體定額補貼內容以及中央財政提供多少補貼資金。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與中儲糧、糧食局下屬的糧油信息中心等相關人士交流了解到,他們也不是太了解具體補貼額度以及補貼規模。

 

  馬文峰表示,目前市場上的消息是,以2015年玉米收儲價1元/斤為補貼基礎價,每畝補貼額度100元。不過,馬文峰稱,每畝100元的補貼較低,農民種玉米不掙錢,如果以2014年玉米收儲價1.1元/斤為基礎價進行補貼,農民才會有收益。

 

  馬文峰還表示,大體消息是補貼基期大約3年。不過,這未得到相關部委的證實。

 

  盡管相關部委尚未公布《實施意見》文本,不過,根據財政部經建司負責人介紹,“中央財政將補貼資金撥付至省級財政后,由各省區制定具體的補貼實施方案,確定各自的補貼范圍、補貼對象、補貼依據和補貼標準等。”

 

  根據財政部的意見,東北三省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已初步制定了本省區玉米生產者補貼方案。

 

  財政部表示將于近期提前撥付部分補貼資金,并加大對地方的指導和督促,完善具體補貼辦法,使財政補貼政策盡快落地。

 

  中儲糧方面的人士表示,通過這次改革,希望能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完成供給側任務,讓玉米生產與需求更好的結合起來,二是建立糧食流通市場機制,讓托市收購引發的價格機制重新回歸到糧食價格市場形成機制上來。

 

  由于國內玉米供大于求,庫存嚴重,各部委也在積極推動農民減少玉米種植。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各地反映,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為近13年來首次減少;預計大豆面積增加600多萬畝,增加的面積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

 

  此外農業部已出臺意見,玉米種植鞏固提升優勢產區,鼓勵非優勢產區農民將退出的玉米改種市場需要、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重點是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等地區的非優勢區玉米,引導農民改種大豆、薯類雜糧、青貯玉米、優質飼草等。

 

  玉米價格改革路徑

 

  對玉米進行臨時收儲始于2008年,到目前已經實施8年時間。在政策實施早期,托市收購政策促進農民玉米種植的積極性,并保障了國內玉米供需平衡。

 

  但是隨著大量玉米因為托市收購流入到國儲庫,不僅推高了糧價,同時天量庫存也加重了的財政負擔,玉米臨儲政策弊端越來越明顯。

 

  前述中儲糧人士表示,通過這次改革,形成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讓市場活力得以恢復,農業種植質量提升起來,改革的社會效益是把去庫存與農業結構性改革統籌結合起來。

 

  今年3月份,國內玉米庫存達到2.5億噸,需要付出巨大的庫存費用和利息費。之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程國強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包括收購費、做囤費、保管費和資金利息等,每噸糧食庫存成本在252元。據此計算,2.5億噸玉米一年的庫存費用理論上在630億元。

 

  在行業專家看來,之前的玉米臨儲托市收購政策,在糧食“保供給”與對農民“保收益”上,兩個目標不加區分混合在一起,扭曲了國內的糧食價格市場形成機制。

 

  之前,程國強就建議,通過“價補分離”,退出糧食政策的“保收益”功能,將其回歸到“解決農民賣糧難”的政策設計初衷,通過退出價格支持政策,來對市場價格干預與影響,讓市場形成價格機制。而對于確保農業穩定,可以通過直接補貼措施來“保收益”。

 

  按照程國強的設想,玉米價格改革有兩個路徑,一是按照逐步調整到位的原則,可將2016年玉米臨儲價格過渡性調整至0.9元/斤,2017年可進一步調低至0.8元/斤左右(具體需要根據當時的玉米機口價格確定),用3年時間退出臨儲收購。

 

  二是將玉米價格臨儲價格在2016年一步到位調到0.85元/斤,用2年時間退出玉米臨儲收購。

 

  目前綜合各類市場消息來看,臨儲收購政策則會采取逐步調整到位的原則。

 

  隨著啟動改革玉米臨儲政策,與之相伴的國儲玉米去庫存政策進展則是緩慢。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解,日前溫氏集團等大型企業通過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已經向糧食局調控司打報告,“要求加快玉米出庫進度,同時增加優質玉米的投放數量”,原因是目前出庫的多數玉米不符合飼料需求。

 
標簽: 玉米收儲政策
反對 0舉報 0 收藏 0 打賞 0評論 0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