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必須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作為主線
2016-05-23
央廣網6730
核心提示: 1978年12月的一個晚上,安徽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18戶農民聚在一起,冒著極大的風險在一份大包干契約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
1978年12月的一個晚上,安徽鳳陽縣梨園公社小崗生產隊18戶農民聚在一起,冒著極大的風險在一份大包干契約上按下了鮮紅的手印。誰也不曾料到,這一“按”竟然成為了中國農村改革的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彰顯了黨中央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意志和決心,釋放出不斷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信號,對激發農村活力、加快補齊農村短板、奮力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促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就此接受采訪。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農業農村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糧食在連續12年豐收之后,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農村改革亟待深化。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表示,新形勢下,必須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作為主線。目前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經流轉;2.3億戶承包土地的農民中,約6600萬戶或多或少地流轉了土地。陳錫文強調,在這項涉及全局的改革中,必須做到審慎穩妥。
陳錫文指出,不能替代農民去選擇,要把選擇權給農民,讓農民自己去定。無論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流轉還是農民進城、不進城,都要讓農民自己選擇,黨和政府可以引導示范,但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刮風、一刀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管怎么改,它是有底線的,就是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當前深化農村改革還有哪些領域需要重點推進?陳錫文指出,除了農業經營體系創新、供銷合作社改革、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戶籍制度改革以及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外,當務之急是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陳錫文表示,要通過這項改革,搞清集體的家當,不能讓少數人去侵吞和侵占。第二把財產權利落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頭上,讓他們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更多財產權利。
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陳錫文坦言,是否做好三農工作的衡量標準就是農民錢包鼓沒鼓。特別是2010年以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1:3.33,去年已經縮小到1:2.73,不能讓這個勢頭發生逆轉。怎么去增加農民收入?農業要靠質量、效益增收;農村要靠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給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來增收;城市和非農產業要給農民更多就業機會、要讓他們和城鎮職工同工同酬來增收;要推進農村改革,讓農民從財產中有更多收益。
針對當前農業領域的熱點問題,如玉米種植面積調減、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等,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也進行了正面回應。
當前,我國糧食庫存已達歷史高位,庫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重點是調減非優勢區的玉米。據農業部印發的《“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調減玉米5000萬畝,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有人困惑,種得好好的玉米,為什么說不要就不要了?陳錫文算了這樣一筆賬。他說:“我們的糧食局面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三量齊增。年年產量在增,但年年進口在增,庫存還在年年增。你說產量在增,干嘛要多進口呢?可能還有缺口,于是進口。進口完了,不是不夠么,應該吃掉了,庫存為什么增?這三角關系形不成一個合理的解釋。”
陳錫文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年年增的產量里,品種結構和市場需求的結構是不對應的。去年我國12429億斤的總產量,和總需求相比,大概差400到500億斤。光一個大豆就進了1600多億斤,可見別的品種肯定是多了。多的就是玉米。
玉米面積必須減,豬肉價格卻還在高位。由于此前三年豬價偏低引發產能適應性調減,今年以來,豬價出現補償性上漲,“同比上漲五成、六成”這樣的標題不斷見諸媒體。陳錫文指出,這樣的縱向對比顯然夸大了養殖戶的盈利空間。
陳錫文說:“這個報道最吸引人的就是‘同比’是多少。同比是和虧損時的價格比,你不能拿那個跟它比。你可以說同比是多少,這個線是什么,但你也要說歷史值是多少,跟那時候比怎么樣,盈虧點是多少。不把這些都講出來,老百姓覺得一下漲了百分之五六十,但那會兒是他養一個豬就要賠多少錢的時候。第二個就是豬糧比,豬肉價格和玉米價格在比?,F在的問題是,現在出欄這些豬不是吃的廉價玉米,它是吃貴玉米長出來的。這一比又不對了。這些事應該完整地告訴人家,也告訴生產者。”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安徽鳳陽縣小崗村主持召開農村改革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充分彰顯了黨中央進一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意志和決心,釋放出不斷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信號,對激發農村活力、加快補齊農村短板、奮力開拓“三農”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促進新形勢下農村改革發展?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就此接受采訪。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農業農村有很多新情況、新問題,特別是糧食在連續12年豐收之后,也積累了一些矛盾和問題,農村改革亟待深化。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表示,新形勢下,必須把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系作為主線。目前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經流轉;2.3億戶承包土地的農民中,約6600萬戶或多或少地流轉了土地。陳錫文強調,在這項涉及全局的改革中,必須做到審慎穩妥。
陳錫文指出,不能替代農民去選擇,要把選擇權給農民,讓農民自己去定。無論是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不流轉還是農民進城、不進城,都要讓農民自己選擇,黨和政府可以引導示范,但不能搞強迫命令,不能刮風、一刀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不管怎么改,它是有底線的,就是不能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糧食生產能力改弱了,不能把農民利益損害了。
當前深化農村改革還有哪些領域需要重點推進?陳錫文指出,除了農業經營體系創新、供銷合作社改革、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戶籍制度改革以及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外,當務之急是推進農村集體資產確權到戶和股份合作制改革。
陳錫文表示,要通過這項改革,搞清集體的家當,不能讓少數人去侵吞和侵占。第二把財產權利落到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頭上,讓他們有更多獲得感,獲得更多財產權利。
加快農村發展,要緊緊扭住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三大任務。陳錫文坦言,是否做好三農工作的衡量標準就是農民錢包鼓沒鼓。特別是2010年以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在逐步縮小。2009年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是1:3.33,去年已經縮小到1:2.73,不能讓這個勢頭發生逆轉。怎么去增加農民收入?農業要靠質量、效益增收;農村要靠一二三產業融合、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給農民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來增收;城市和非農產業要給農民更多就業機會、要讓他們和城鎮職工同工同酬來增收;要推進農村改革,讓農民從財產中有更多收益。
針對當前農業領域的熱點問題,如玉米種植面積調減、豬肉價格居高不下等,中央農辦主任陳錫文也進行了正面回應。
當前,我國糧食庫存已達歷史高位,庫存多、主要是玉米多,推進農業結構調整重點是調減非優勢區的玉米。據農業部印發的《“鐮刀彎”地區玉米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到2020年調減玉米5000萬畝,今年調減1000萬畝以上。有人困惑,種得好好的玉米,為什么說不要就不要了?陳錫文算了這樣一筆賬。他說:“我們的糧食局面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三量齊增。年年產量在增,但年年進口在增,庫存還在年年增。你說產量在增,干嘛要多進口呢?可能還有缺口,于是進口。進口完了,不是不夠么,應該吃掉了,庫存為什么增?這三角關系形不成一個合理的解釋。”
陳錫文分析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有兩點,一是年年增的產量里,品種結構和市場需求的結構是不對應的。去年我國12429億斤的總產量,和總需求相比,大概差400到500億斤。光一個大豆就進了1600多億斤,可見別的品種肯定是多了。多的就是玉米。
玉米面積必須減,豬肉價格卻還在高位。由于此前三年豬價偏低引發產能適應性調減,今年以來,豬價出現補償性上漲,“同比上漲五成、六成”這樣的標題不斷見諸媒體。陳錫文指出,這樣的縱向對比顯然夸大了養殖戶的盈利空間。
陳錫文說:“這個報道最吸引人的就是‘同比’是多少。同比是和虧損時的價格比,你不能拿那個跟它比。你可以說同比是多少,這個線是什么,但你也要說歷史值是多少,跟那時候比怎么樣,盈虧點是多少。不把這些都講出來,老百姓覺得一下漲了百分之五六十,但那會兒是他養一個豬就要賠多少錢的時候。第二個就是豬糧比,豬肉價格和玉米價格在比?,F在的問題是,現在出欄這些豬不是吃的廉價玉米,它是吃貴玉米長出來的。這一比又不對了。這些事應該完整地告訴人家,也告訴生產者。”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