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為何成結構調整的重點?聽聽農業部怎么說
一、考慮三個方面,提出玉米結構調整
,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了“十二連增”,供求關系得到改善,糧食形勢是的時期之一。但同時也要看到,農業結構性矛盾開始顯現,這個矛盾主要體現在階段性、結構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并存,過去是供給不足是主要矛盾,要解決13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現在是結構性的供過于求和供給不足同時存在。
從種植業來看,小麥、稻谷口糧品種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出現了階段性供大于求;大豆的供求缺口逐漸擴大,去年有8000多萬噸進口量。同時,棉花、油料、糖料受到資源約束和國際市場的沖擊,進口增加。這就是當前的基本情況。所以我特別講到,小麥和稻谷口糧生產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庫存較多。
第二,資源環境的約束壓力越來越大,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越來越高,老百姓在吃飽、吃好以后還有新的需求,要吃健康。滿足這些需求,是要認真完成的任務。
第三,產業融合的程度越來越深,國內外市場聯動越來越緊。在這種新形勢下,僅僅按照過去的思路還不夠,必須把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引領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上議事日程,使現代農業在原有的基礎上能夠實現更加穩健、持續、更好地發展。
二、確定三個思路,引導玉米結構調整
,保產能,鞏固提升優勢產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玉米生產能力。
第二,適當調,就是適當調減非優勢區域特別是“鐮刀彎”地區的玉米面積,減法加法一起做,鼓勵農民將退出的玉米改種市場需要、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
第三,產業化,玉米是高能量而且產業鏈很長的農作物,它的后續加工產業鏈很長,所以要以產業的理念來推動玉米的轉化,實現農民增收、地方經濟能夠比較好的發展。
三、采取三項措施,優化玉米結構調整
,強化組織推動。農業部多次召開會議進行部署,先后派出了多批工作組到東北、黃淮海等結構調整任務重的區域進行督導檢查,指導基層干部群眾做好結構調整工作。
第二,強化指導服務。春耕生產前后,特別是東北地區已經進入了春播的關鍵時期,農業部組織專家指導組分赴這些區域開展指導服務,而且制定了一系列適宜各地結構調整的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都是綠色、增產、的,優化效益的技術模式,讓農民能夠更快了解,能夠有效應用。
第三,強化政策扶持。因為玉米結構調整工作涉及到農民、流通者等各方面利益,為了維護玉米調整區農民的利益,農業部會同財政部整合了32.5億元資金,來支持玉米結構調整,重點用于補助發展糧改飼和糧豆輪作。今年糧改飼的試點縣由30個增加到100個,同時配合發改委、財政部等部門,進一步完善玉米收儲政策,積極推進“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改革。
四、提出四大目標,推進玉米結構調整
,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
第二,大豆面積恢復性增加,預計今年可增加600多萬畝。
第三,市場需求較旺的品種也增加了。
第四,水稻、小麥等口糧品種保持穩定。
五、關注三個擔憂,保護玉米結構調整
、擔憂種植效益難保。大家知道,農民種什么看價格、算效益,什么效益好、掙錢多就種什么。前兩年玉米價格好,農民就擴種玉米,東北等主產區調查,大體上玉米畝收益比大豆高200塊錢。農民擔心改種大豆之后,效益趕不上玉米,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這要靠政策引導,對種豆的農民給予補助。
第二、擔憂替代作物產品市場難銷。調減玉米,主要是改種大豆、雜糧雜豆、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等作物。大豆是市場化收購,雜糧雜豆市場波動也比較大,青貯玉米與飼草必須種養結合。
第三、擔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性受影響。這些年,種植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已成為糧食生產的主力軍。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后,收入預期會下降,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積極應對,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