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經營無“度” 年年種年年痛
2016-04-18
聚土網5500
核心提示: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明確表示:土地流
2014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明確表示: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由之路。同時也強調:堅持經營規模要適度!但是各地仍然有許多企業、社會資本、農民在進行土地承包過程中逾越了這個“度”,導致嚴重虧損。
發展規模化農業要“適度”
2009年,有“萬畝糧王”之稱的重慶永川農民梁自然承包了1萬多畝農田,搞大規模種植。每畝的承包價格是810元,但實際支付的報酬已經超過900元。幾年下來,梁自然不僅沒有盈利,還累計虧損達200多萬元。
2010年,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的一位種糧大戶夏志鵬拿出所有的積蓄,與別人合伙流轉了1300畝土地種植水稻,年就虧了30萬元。
2011年,荊州市江陵縣衛華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楊衛華,在六合垸農場一共種植了160個大棚,300畝良田,全年的總產值接近400萬,但是一年算下來卻虧了50多萬。
2013年,商丘市虞城縣站集鎮農戶葛長志,流轉了本村100畝土地租用機械費350元/畝,農資投入592元/畝,再加上1000元的流轉費,總成本在1942元/畝。糧食出售后,每畝能掙196元。然2013年遭遇“晚霜凍”減產,小麥畝收成僅500斤左右,當年虧損近5萬元。
為什么規模越大越不賺錢?
船大難掉頭
適度規模經營,才能“精耕細作”,實現規模經濟效應。一旦規模過大,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就成倍降低。如果遇到種植產品不匹配或遇到自然災害,那么根本掉不了頭,其損失可想而知。有報道某地土地流轉種糧大戶承包1487畝土地,種植收益較高的黑麥,但還未收成時就遭遇大風天氣,導致黑麥大面積倒伏。為彌補損失,又趕緊種植玉米。其他農戶面積小,一天就補種完畢,但種糧大戶的千畝土地忙了兩周才補種完成,結果補種晚,誤了時節,導致虧損嚴重,后繼乏力。
政策太滯后
政府農業補貼、農業金融、保險等政策性支撐體系建設滯后。規模種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政府農業補貼標準低,還經常拖欠。雖然目前開放了部分試點地區的兩權抵押,但依然面臨許多問題,真正落實下來,各項手續問題和資金到賬都需很長時間。
能力跟不上
大多種糧大戶并沒有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大戶能手,他們雖然擴大了成千上萬畝的土地面積,但其實仍然把家庭經營的哪點經驗擴展到了千畝面積上,本質依然是“小農”。抗風險能力依然很小,任何一次不可抗力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設施很欠缺
配套設施嚴重不足。許多經營大戶,沒有大型機械設備、沒有后續產業鏈,更沒有什么財力支撐,僅僅依靠種植環節來賺錢根本抵抗不了風險。種植大戶目前也普遍遭遇缺人才、缺機械、缺農資、缺晾曬地等,尤其是在設施農用地這方面成為大戶們集體的“心病”。
補貼是“正途”
有許多大戶志不在農業,看中的是對農業的補貼政策,沒有在地上下功夫,把功夫下在跑關系、跑政策上,這類大戶不賺錢也屬正常。
規模化經營如何產生規模化經濟效應?
規模化經營要能產生規模化經濟效應,首先就要把握好“度”;其次要完善相關政策性支撐體系,同時貫徹落實到位,不能在大方向指了一條路,就再也不管大戶的死活;第三要提升大戶的農業知識、技能、管理等方面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市場現狀以及風險防范能力適度經營;第四要完善農業融資體系,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農業經營駐地的政策和金融扶持;第五要加大農業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發展規模化農業要“適度”
2009年,有“萬畝糧王”之稱的重慶永川農民梁自然承包了1萬多畝農田,搞大規模種植。每畝的承包價格是810元,但實際支付的報酬已經超過900元。幾年下來,梁自然不僅沒有盈利,還累計虧損達200多萬元。
2010年,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的一位種糧大戶夏志鵬拿出所有的積蓄,與別人合伙流轉了1300畝土地種植水稻,年就虧了30萬元。
2011年,荊州市江陵縣衛華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楊衛華,在六合垸農場一共種植了160個大棚,300畝良田,全年的總產值接近400萬,但是一年算下來卻虧了50多萬。
2013年,商丘市虞城縣站集鎮農戶葛長志,流轉了本村100畝土地租用機械費350元/畝,農資投入592元/畝,再加上1000元的流轉費,總成本在1942元/畝。糧食出售后,每畝能掙196元。然2013年遭遇“晚霜凍”減產,小麥畝收成僅500斤左右,當年虧損近5萬元。
為什么規模越大越不賺錢?
船大難掉頭
適度規模經營,才能“精耕細作”,實現規模經濟效應。一旦規模過大,經營主體的抗風險能力就成倍降低。如果遇到種植產品不匹配或遇到自然災害,那么根本掉不了頭,其損失可想而知。有報道某地土地流轉種糧大戶承包1487畝土地,種植收益較高的黑麥,但還未收成時就遭遇大風天氣,導致黑麥大面積倒伏。為彌補損失,又趕緊種植玉米。其他農戶面積小,一天就補種完畢,但種糧大戶的千畝土地忙了兩周才補種完成,結果補種晚,誤了時節,導致虧損嚴重,后繼乏力。
政策太滯后
政府農業補貼、農業金融、保險等政策性支撐體系建設滯后。規模種地,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政府農業補貼標準低,還經常拖欠。雖然目前開放了部分試點地區的兩權抵押,但依然面臨許多問題,真正落實下來,各項手續問題和資金到賬都需很長時間。
能力跟不上
大多種糧大戶并沒有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大戶能手,他們雖然擴大了成千上萬畝的土地面積,但其實仍然把家庭經營的哪點經驗擴展到了千畝面積上,本質依然是“小農”。抗風險能力依然很小,任何一次不可抗力就會遭遇滅頂之災。
設施很欠缺
配套設施嚴重不足。許多經營大戶,沒有大型機械設備、沒有后續產業鏈,更沒有什么財力支撐,僅僅依靠種植環節來賺錢根本抵抗不了風險。種植大戶目前也普遍遭遇缺人才、缺機械、缺農資、缺晾曬地等,尤其是在設施農用地這方面成為大戶們集體的“心病”。
補貼是“正途”
有許多大戶志不在農業,看中的是對農業的補貼政策,沒有在地上下功夫,把功夫下在跑關系、跑政策上,這類大戶不賺錢也屬正常。
規模化經營如何產生規模化經濟效應?
規模化經營要能產生規模化經濟效應,首先就要把握好“度”;其次要完善相關政策性支撐體系,同時貫徹落實到位,不能在大方向指了一條路,就再也不管大戶的死活;第三要提升大戶的農業知識、技能、管理等方面能力,根據實際情況、市場現狀以及風險防范能力適度經營;第四要完善農業融資體系,創新抵押方式,加大對農業經營駐地的政策和金融扶持;第五要加大農業配套設施建設力度,完善社會化服務體系。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