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兩浮”弊病 農機行業大有可為
八年理論
在劉振營看來,要做成功一個農機產品,從開發出臺樣機到成批量生產,大約需要八年時間。天津的勇猛機械和浙江的星光農機是本土品牌兩大榜樣,這兩個企業從開發產品到盈利,都用了十年左右的時間,“十年磨一劍”。
他2002年去星光調研時,該公司年產銷量只有幾百臺,但通過企業負責人的介紹,得知星光是一家踏踏實實做產品的企業,他們寧愿選用貴一點的零部件,也要保證機器的穩定性,就這樣,星光經歷了十年的以專注產品為指導思想的奮斗后,終于成功了,目前國內水稻收割機市場占有率和用戶口碑都很好,而且2015年企業已成功上市。
勇猛機械也是本土品牌的榜樣。王世秀父子十多年前進入玉米收獲機械的研發和生產,幾經周折幾易工廠,產品經歷了數次的升級改進,如今成長為玉米收獲機行業的排頭兵,甚至超越了500強在中國玉米收獲機市場的業績。王世秀的工匠精神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和回報。
與其他機械產品不同,農機產品有自身的特點。
從農業機械作業特點來看,農機作業對象一般為生物,例如,播種面對的是有生命力的種子,中耕、除草和插秧作業面對的是禾苗與雜草,甚至糧食干燥也同樣是有生命的籽粒。作業物料涉及化學品,例如,農機作業中會遇到塑料膜、化肥、農藥、除草劑等化學品,和有毒物品。此外,作業條件千差萬別,我國地域廣闊,農業情況復雜,對農業機械的要求也非常復雜。如,各地氣溫氣候、地形地表、地塊大小、作物品種、種植習慣等差異非常大,對農業機械的要求也非常高,產品的品種也必然要多。
從產品特點來看。與工程機械相比,農業機械更多地是在移動作業。而且作業速度有越來越高的趨勢。與汽車相比,農業機械不但要在更惡劣的地面上行走,還要進行很大強度的作業。而且作業中,因為作業對象是生物,還必須要小心翼翼。此外,農機產品使用的季節性較強。例如小麥聯合收割機,收獲期比較短,只有五天左右,如果機器出現故障,機主損失很大。即使跨區作業,耽誤時間就是耽誤掙錢,對機手而言是不可接受的。
前景可期
劉振營認為,農機行業的前景可期。首先,跟其他裝備產品一樣,農機產品必將向高端邁進,國內企業存在著一個不大的時間窗口機會。例如,拖拉機向動力換擋和自動擋技術升級。盡管這是必然的,但在我國普及還有個過程:一是土地流轉需要時間;二是農民提升素質也需要時間。這就給了本土品牌加緊研發提供了一個不大的機會。
其次是網絡機遇。“互聯網+農機”是信息化的機遇,也是自動或遠程控制的機遇。例如,運用互聯網技術,更快更準確地使企業與用戶對接成為可能,用戶訂制和參與組裝成為可能,企業對機器的遠程監控和遠程服務成為可能。不遠的將來,制造出互聯網農機產品也成為可能。
此外,機械化也蘊藏著巨大的機遇。農機行業目前提出了全程機械化和機械化的目標。所謂全程就是產前、產中和產后全過程機械化;所謂機械化,就是所有作物和所有地區的生產過程都實現機械化。其實,這是行業和企業擴大產品線的機遇。據說,國際上有大約7000多種農業機械產品,而我國只有3000多種。這就是產品線機遇。例如,我國的丘陵山區農業裝備還比較落后,高端的果蔬機械裝備還沒有起步,產前、產后的機械裝備還有不少空白等。
劉振營特別提到,很多國內產品仍然存在著能用、便宜、易壞的問題。因此,不僅創新改進現有加工工藝,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提高現有產品的質量和作業效率,存在著一定機遇。一些農機關鍵零部件攻關也存在著機遇。例如,打捆機的打結器,上只有一家企業的產品達標,很多企業仿制都過不了關。采棉機上的摘棉綻,在用的采棉機每年要消耗大量的摘棉綻,目前依賴進口。如果哪個企業能通過技術攻關解決這個難題,不但會有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會打破國外壟斷,為用戶帶來更多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