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子太大“閃了腰”
2015-05-20
農民日報6510
核心提示: 河北智農蔬菜合作社土地退租的調查 最近河北省柏鄉縣發生了一起合作社退租土地事件,為詳細探究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記者趕
——河北智農蔬菜合作社土地退租的調查
最近河北省柏鄉縣發生了一起合作社退租土地事件,為詳細探究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記者趕赴柏鄉縣進行了實地采訪。
“工商資本介入農業也好,合作社求發展也好,都需要把握一個度,循序漸進,穩步發展,按照農業本身的發展規律辦事,才能確保獲得一個好的結果。”陪同記者采訪的河北省合作社管家服務中心負責人孫震表示。
“閃退”引發農民不滿
“簽了十年的合同,種了一季(從去年的6月份到年底)就不種了,地就那么荒著。說不干就不干,說解約就解約,我們老百姓能有啥法兒?”柏鄉縣村民郭禮澤向記者無奈地說。
柏鄉縣位于河北省邢臺市,郭禮澤所說的事發生在該縣由九道食品科技集團投資的智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這家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因為有強大的資金支持,一開始便迅猛發展壯大,流轉土地遍及約49個村、7000余畝地。其中一村一個分社長,每村至少有100余畝地。
“全縣所有的合作社屬它!”縣農工委負責人向記者說道。
柏鄉縣內步鄉內二村的社員郭江昆說,“去年6月我與合作社簽署了《土地入社合同書》,把近兩畝地給了合作社。一簽就是十年。”他向記者出示了當時入社時所簽的合同書,合同顯示:乙方(智農合作社)以折價1400元/畝/年作為股金來獲得甲方(入社社員)所提供的土地使用權,并且乙方承諾每年按甲方股金的20%,于每年農歷十二月發放分紅,并承諾每兩年重評一次土地,以10%的比率增加土地價值,并相應增加分紅額度。合同有效期是從2014年6月20日到2024年6月19日。
這么大的一家合作社,坐擁7000余畝,手里拿著49個村村民的十年合同,不到一年便解除合約,村里的社員們紛紛向記者表示他們的不解與不滿。
“到今年的4月底才剛把錢結清。”“多少錢?”
“總共是1200元。”村民郭江昆向記者說道,“合作社去年給了840元,今年剛給了360元。”
郭江昆說,這1200元包括去年半年種地應給的700元,加上分紅所得的140元,總共840元。因今年將地閑置,故給每個社員分發了類似補償金的360元。
“鑒于合作社現在的運營狀況,現已無力承擔2015年種植,決定將土地歸還社員自行耕種。”這是智農合作社與社員于今年簽署的關于解社的承諾書上的說法。可是在之前社員出示的《入社合同書》上顯示,“甲乙雙方中任何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合同,須提前12個月通知另一方,并需征得另一方的同意。”自簽約開始到現在總共還不到一年,解約書便已擬好并已簽字。
“你們同意解約嗎?”記者問內三村村民郭新全。
“那哪能由得了自己,你不同意,合作社又不種地,你能眼睜睜地看著地都荒了嗎?”
“那關于違約,合作社有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嗎?”
“沒有。今年只是給每個社員360元作為補償金,并以此收回合同。”
企業農民雙雙受損
明明是可以傳為美談的一次土地流轉典范,到最后卻失敗了,對投資合作社以及這次項目的投資企業——河北九道食品科技集團而言,不啻是一次深刻的教訓。
資料顯示,總部位于石家莊市的九道集團公司主打水果片系列,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2013年6月開始在柏鄉縣建設生產基地,至今已投入近5億元。
之所以成立合作社、流轉7000畝土地,很大程度上正是作為這個生產基地的原料供應鏈條,對于以蔬菜水果為主要原料的九道集團來說,初衷是很美好的——自己租地、自己管理,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證了品質。然而,原本按期完工的3000平方米的生產線,卻因為天然氣未能按時接通,不能正常生產,而適逢鮮菜市場價格偏低,加上其他原因,導致了收獲的蘿卜、菠菜入不敷出,造成了虧損。
據智農合作社理事長高月安介紹,“在不計算回報、既得利益的情況下,企業總投資達4000余萬元。至于具體的虧損數額還沒有得出,但肯定是虧損。”
實際上,這件事對農民同樣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在社員郭振領家中,郭振領拿出智農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時的宣傳頁,“保證農民零風險,入社社員享紅利”、“民入社、地流轉,年底忙數錢;新農村、大伙建,幸福每一天。”
而現實是,眼下正是小麥、玉米的生長季節,可內二、內三村民家的地,大部分都還荒著。因為錯過了小麥等農作物的種植期,所以只能將地撂荒。
經此事件后,合作社由原來的7000多畝急劇縮小到1500畝,有的分社解散了,社員的地又回到村民手中,只不過交出去的時候是等待種植的肥沃良田,還回來的時候卻是荒草叢生。
流轉土地切莫盲目
在柏鄉縣農工委提供的一份相關處理報告中顯示:柏鄉縣智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部分土地已歸還農戶自行耕種,流轉土地已縮小至12個分社1500畝。其余分社已經協商處理完畢,并簽訂了退社協議。關于退社地租、工費等問題已與分社長和農民達成一致意見,陸續返還,目前已經返還了三分之二,該社將在6月19日前處理完畢所有遺留問題。
種種對策應該還算是及時有效,但畢竟解決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此次的流轉土地在某種程度上涼了村民的心。
對此,當地政府也做了反思,并出臺了《柏鄉縣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其中明確提出以后將嚴格規范全縣范圍內的土地流轉行為,重點加強對工商企業流轉土地的監督和風險防范,要求先付租金后用地,建立風險保障金制度,引導全縣土地經營權健康有序流轉。
“我覺得的問題就是步子邁得太大了!”高月安說道,“土地流轉基數太大,卻沒有足夠多的勞動力和管理能力,導致去年有一部分胡蘿卜直接爛在地里。”
高月安解釋說,本以為是件大膽創新的好事,卻因為在經營管理和風險預測上的失誤,造成嚴重損失。“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的事。”否則就會陷入訂完合同又毀合同,賠償費甚至退款至今未還清的尷尬境地。企業不僅要考慮到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還要為合作方利益、長遠利益做打算。維持合作雙方的共同利益,實事求是、抓住商機,才可獲得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在農工委的處理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表述:合作社牽頭人為回鄉創業人士,成立之初,一心想為全縣老百姓多創造一些收入,把所得利潤盡可能返還于民,所以流轉模式是合作社承擔所有投入及全部風險。但由于管理團隊是新籌建,經驗不足,導致管理不到位,同時缺乏種植經驗,種植技術上的不足,選種不優良,致使種植的胡蘿卜質量不達標且產量低,出現虧損。
接受采訪的縣農工委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發展太快、技術管理跟不上的原因外,合作社與各分社之間的合作模式也值得探討。合作社全資投入、分社長負責管理的模式難以真正激勵分社長的積極性、責任心,從而在生產管理上出現漏洞脫節。
“從合作社的運行過程看,并未與入社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僅利用了合作社之名流轉農戶的土地,加之合作社的管理團隊無法完全適應農業生產的客觀要求,是導致這種窘況的主要原因。這一案例同時說明,工商資本切莫憑借熱情或沖動盲目進入農業。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時,經營者不僅要深入了解農業經營的特殊規律和高風險性,更要深刻把握合作社的實質,實現與農民的合作共贏。”長期研究三農工作的河北省省委黨校教授張宏升告訴記者。
最近河北省柏鄉縣發生了一起合作社退租土地事件,為詳細探究這起事件的來龍去脈,記者趕赴柏鄉縣進行了實地采訪。
“工商資本介入農業也好,合作社求發展也好,都需要把握一個度,循序漸進,穩步發展,按照農業本身的發展規律辦事,才能確保獲得一個好的結果。”陪同記者采訪的河北省合作社管家服務中心負責人孫震表示。
“閃退”引發農民不滿
“簽了十年的合同,種了一季(從去年的6月份到年底)就不種了,地就那么荒著。說不干就不干,說解約就解約,我們老百姓能有啥法兒?”柏鄉縣村民郭禮澤向記者無奈地說。
柏鄉縣位于河北省邢臺市,郭禮澤所說的事發生在該縣由九道食品科技集團投資的智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這家合作社于2014年成立,因為有強大的資金支持,一開始便迅猛發展壯大,流轉土地遍及約49個村、7000余畝地。其中一村一個分社長,每村至少有100余畝地。
“全縣所有的合作社屬它!”縣農工委負責人向記者說道。
柏鄉縣內步鄉內二村的社員郭江昆說,“去年6月我與合作社簽署了《土地入社合同書》,把近兩畝地給了合作社。一簽就是十年。”他向記者出示了當時入社時所簽的合同書,合同顯示:乙方(智農合作社)以折價1400元/畝/年作為股金來獲得甲方(入社社員)所提供的土地使用權,并且乙方承諾每年按甲方股金的20%,于每年農歷十二月發放分紅,并承諾每兩年重評一次土地,以10%的比率增加土地價值,并相應增加分紅額度。合同有效期是從2014年6月20日到2024年6月19日。
這么大的一家合作社,坐擁7000余畝,手里拿著49個村村民的十年合同,不到一年便解除合約,村里的社員們紛紛向記者表示他們的不解與不滿。
“到今年的4月底才剛把錢結清。”“多少錢?”
“總共是1200元。”村民郭江昆向記者說道,“合作社去年給了840元,今年剛給了360元。”
郭江昆說,這1200元包括去年半年種地應給的700元,加上分紅所得的140元,總共840元。因今年將地閑置,故給每個社員分發了類似補償金的360元。
“鑒于合作社現在的運營狀況,現已無力承擔2015年種植,決定將土地歸還社員自行耕種。”這是智農合作社與社員于今年簽署的關于解社的承諾書上的說法。可是在之前社員出示的《入社合同書》上顯示,“甲乙雙方中任何一方要求變更或解除合同,須提前12個月通知另一方,并需征得另一方的同意。”自簽約開始到現在總共還不到一年,解約書便已擬好并已簽字。
“你們同意解約嗎?”記者問內三村村民郭新全。
“那哪能由得了自己,你不同意,合作社又不種地,你能眼睜睜地看著地都荒了嗎?”
“那關于違約,合作社有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嗎?”
“沒有。今年只是給每個社員360元作為補償金,并以此收回合同。”
企業農民雙雙受損
明明是可以傳為美談的一次土地流轉典范,到最后卻失敗了,對投資合作社以及這次項目的投資企業——河北九道食品科技集團而言,不啻是一次深刻的教訓。
資料顯示,總部位于石家莊市的九道集團公司主打水果片系列,近年來取得了快速發展。2013年6月開始在柏鄉縣建設生產基地,至今已投入近5億元。
之所以成立合作社、流轉7000畝土地,很大程度上正是作為這個生產基地的原料供應鏈條,對于以蔬菜水果為主要原料的九道集團來說,初衷是很美好的——自己租地、自己管理,既節約了成本,又保證了品質。然而,原本按期完工的3000平方米的生產線,卻因為天然氣未能按時接通,不能正常生產,而適逢鮮菜市場價格偏低,加上其他原因,導致了收獲的蘿卜、菠菜入不敷出,造成了虧損。
據智農合作社理事長高月安介紹,“在不計算回報、既得利益的情況下,企業總投資達4000余萬元。至于具體的虧損數額還沒有得出,但肯定是虧損。”
實際上,這件事對農民同樣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在社員郭振領家中,郭振領拿出智農合作社進行土地流轉時的宣傳頁,“保證農民零風險,入社社員享紅利”、“民入社、地流轉,年底忙數錢;新農村、大伙建,幸福每一天。”
而現實是,眼下正是小麥、玉米的生長季節,可內二、內三村民家的地,大部分都還荒著。因為錯過了小麥等農作物的種植期,所以只能將地撂荒。
經此事件后,合作社由原來的7000多畝急劇縮小到1500畝,有的分社解散了,社員的地又回到村民手中,只不過交出去的時候是等待種植的肥沃良田,還回來的時候卻是荒草叢生。
流轉土地切莫盲目
在柏鄉縣農工委提供的一份相關處理報告中顯示:柏鄉縣智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大部分土地已歸還農戶自行耕種,流轉土地已縮小至12個分社1500畝。其余分社已經協商處理完畢,并簽訂了退社協議。關于退社地租、工費等問題已與分社長和農民達成一致意見,陸續返還,目前已經返還了三分之二,該社將在6月19日前處理完畢所有遺留問題。
種種對策應該還算是及時有效,但畢竟解決的是已經發生的事情,此次的流轉土地在某種程度上涼了村民的心。
對此,當地政府也做了反思,并出臺了《柏鄉縣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其中明確提出以后將嚴格規范全縣范圍內的土地流轉行為,重點加強對工商企業流轉土地的監督和風險防范,要求先付租金后用地,建立風險保障金制度,引導全縣土地經營權健康有序流轉。
“我覺得的問題就是步子邁得太大了!”高月安說道,“土地流轉基數太大,卻沒有足夠多的勞動力和管理能力,導致去年有一部分胡蘿卜直接爛在地里。”
高月安解釋說,本以為是件大膽創新的好事,卻因為在經營管理和風險預測上的失誤,造成嚴重損失。“有多大能耐,就干多大的事。”否則就會陷入訂完合同又毀合同,賠償費甚至退款至今未還清的尷尬境地。企業不僅要考慮到自身利益和眼前利益,還要為合作方利益、長遠利益做打算。維持合作雙方的共同利益,實事求是、抓住商機,才可獲得更大更長遠的利益。
在農工委的處理報告中,有這樣一段表述:合作社牽頭人為回鄉創業人士,成立之初,一心想為全縣老百姓多創造一些收入,把所得利潤盡可能返還于民,所以流轉模式是合作社承擔所有投入及全部風險。但由于管理團隊是新籌建,經驗不足,導致管理不到位,同時缺乏種植經驗,種植技術上的不足,選種不優良,致使種植的胡蘿卜質量不達標且產量低,出現虧損。
接受采訪的縣農工委相關人員告訴記者,除了發展太快、技術管理跟不上的原因外,合作社與各分社之間的合作模式也值得探討。合作社全資投入、分社長負責管理的模式難以真正激勵分社長的積極性、責任心,從而在生產管理上出現漏洞脫節。
“從合作社的運行過程看,并未與入社農戶結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體,僅利用了合作社之名流轉農戶的土地,加之合作社的管理團隊無法完全適應農業生產的客觀要求,是導致這種窘況的主要原因。這一案例同時說明,工商資本切莫憑借熱情或沖動盲目進入農業。工商資本進入農業時,經營者不僅要深入了解農業經營的特殊規律和高風險性,更要深刻把握合作社的實質,實現與農民的合作共贏。”長期研究三農工作的河北省省委黨校教授張宏升告訴記者。
標簽:
土地流轉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
- 2814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03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61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575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98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24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20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38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130911月拖拉機數據出爐,1-11月產量45萬多臺,預計全年50萬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