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保障農民土地流轉收益支招
今年54歲的苗青,拿著新領的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言語中難免激動:“農民手里也有證了!我打聽了,有了這個證,地權就有保障了,不僅可以放心流轉出去,今后還能入股或者抵押貸款。”
東平縣經管辦副主任包東介紹,2014年以來,東平縣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截至目前,已有580個村頒發了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占應確權登記頒證總村數的90%。流轉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農民間自發的流轉,一種是流向以企業、合作社為代表的新型經營主體的規模化流轉。“其流轉價格、結果和引發的效應,大不一樣,值得研究。”包東說。
“俺鄰居家都進城打工了,5畝多地交給俺兄弟們種著,還是種糧食,一畝地一年三四百塊錢的流轉價,一年一商量。”村民鞏建東說。
“俺家有3畝地,流轉給村里引進的公司種苗木了,每畝一年1000斤小麥的流轉價,合同簽了10年。”村民白顯鳳介紹了另外一種方式。
“這兩種方式值得深思。”調查組成員表示,“種方式在農村還很有生命力,但流轉收入低,沒有合同保障,好處是還在種糧。第二種方式程序規范,農民收益高,但有一定的經營風險,而且有‘非糧化’趨勢。”
“因為流轉形式規范,流轉收益高,第二種方式不僅發展迅速,還在沖擊種方式。這兩年,村里已整體流轉了1500多畝土地,種植苗木和蔬菜。”村黨支部書記蔣慶禮說。
數據可以證明:2014年,東平累計流轉土地面積14.61萬畝,流轉前主要種植小麥、玉米等糧食作物,流轉后種植糧食的僅為7.72萬畝,約為流轉前種植面積的
52.84%。
調查組認為:“土地的規范化、規模化流轉是大趨勢,而警惕流轉土地‘非糧化’,保障糧食又是大要求。因此,孰優孰劣暫且不論,當前的重點應是區別對待,重在引導。”
調研組通過細致調查,給出了建議:種方式,應在規范引導的基礎上,加速培養本土生的糧食家庭農場和種糧大戶,特別是通過農民合作與聯合、開展社會化服務、加大扶持力度等,提升其規模化經營水平,保障其種糧收益。第二種方式,一方面應通過政策傾斜、完善服務等方式,提高土地轉入主體的種糧積極性;另一方面又應加強風險控制意識,設立準入“門檻”,訂立經營“規矩”,幫助其降低經營風險,保障轉出土地農民的權益。
- 284912024農機市場10大關鍵詞
- 186522025農機市場十大利好趨勢
- 16963前五占七成,前十本省占四席,江蘇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6014冠軍東方紅占比近28%,河北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4205冠軍一拖東方紅,前三占比超47%,陜西2024年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86前三占比近56%,1-11月湖北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3377冠軍東方紅占比超20%,山西1-11月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668前三占比六成多,常發奪冠迪爾第十,2024年寧夏10大拖拉機補貼銷量與價格
- 125192024年12月份AMI指數為39.4%,景氣度創全年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