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讓俺們不再出蠻力——土地流轉后農民的別樣春耕
資料圖
一場春雨過后,冀中大地上新芽綻出,處處彌漫著新生氣息。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杜村的農業大棚內,48歲的村民楊素環正在采摘草莓。
“現在的活不累,主要是把成熟的草莓和黃瓜摘一下,然后給西紅柿大棚鋤鋤草。”楊素環說,她跟丈夫,還有同村一個鄰居,三個人料理四個大棚,每天工作八個小時。
杜村臨近石家莊市區,是一個有1500多戶人家的大村,3年前村里搞起土地流轉,辦起農業合作社,部分土地集中種小麥和玉米,另一部分土地種植蔬菜和水果。楊素環加入的禾苗農業合作社主要用科技大棚種植蔬菜和水果。
走進一個種植火龍果的大棚,記者看到果苗一排排整齊矗立,水管埋藏在泥下,隨時可以進行地灌。大棚頂上吊著一個多功能監測儀,有溫度、濕度等顯示。楊素環告訴記者,這種高科技智能化裝備非常“神奇”,如果檢測到溫度升高需要通風,大棚卷簾自動升起,與外界通風,溫度過低時卷簾就會自動關閉。
據杜村黨支部書記高素娥介紹,現在村里的大棚全部實現科技操作,施肥機械化,不用農民親自下手,澆地用預先設好的水龍頭,農民只要坐在監控室控制開關就行。
“像我這個歲數,出去打工也沒人愿要,種地又太辛苦,收益也不多。現在把五畝多地流轉給合作社,一畝每年能拿到1500元的租金,我和老伴都在合作社的大棚上班,我一天工資50,他80,還不累,算下來一年能比過去多收入3萬多元錢。”楊素環說。
高素娥表示,目前村里已經有560多戶加入合作社,土地效益明顯提高,相關產業未來還會增加,屆時將有更多的農民加入合作社,分紅也將越來越高。
記者從藁城區政府了解到,當前全區土地流轉總面積已達到15.93萬畝,流轉土地農合約3.25萬戶,占農戶總數20%。土地流轉不僅讓農民變身農業工人,更改變了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