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第十四師二二四團引進棗園施肥機
1月9日,記者在該團二連看到該團農業科有關人員正在與施肥機廠商對該機械進行有關試驗。經過數次試驗,該團在場的干職工對該機械的使用效果都表示十分認同。當天,十四師農業局的相關領導也來到現場觀看施肥機的試驗過程,并針對該師紅棗種植園的具體情況提出了改進方案。
為了更好地了解該機械,記者采訪了生產商―一師七團修造廠廠長雷長軍。雷長軍這樣告訴記者:“根據十四師的要求,農業局的要求,我們研發出一臺這個全程施肥機,因為十四師紅棗面積很大,需要這樣的機械。這一臺,今天我們試驗的這一臺是帶施肥、帶開溝、帶收土一套機械,非常不錯。今天試驗了一下,非常不錯。他們農業局的領導也看了,下一步,我們要根據十四師的要求,我們研發出更好的適應十四師的機械化,適應農業的要求,適應林果業的要求。特別這個林果業,現在急需要這種施肥機械。下一步我們研發出更好、更(的機械)。這一臺機械現在目前開溝深度和施肥量都達到要求,現在還存在一個什么問題就是他們行距還有點不太適應,我們下一步根據這個行距生產出一些可調的、適應他們行距要求的一些機械。
引進機械的目的自然是解放勞動力、提高工作效率。而這種施肥機的使用對此無疑是非常有效的。
據雷長軍介紹,這一臺機械,根據他們的試驗,可以節約勞動力可能在20到30人之間,20到30個勞動力,起碼在這個范圍。
那么如此節省人力的機械在價格方面如何呢?能否在團場職工的承受能力之內呢?我們來聽一下雷長軍的介紹:“這臺機械現在是1萬6(元)。如果再小一點,他們剛才提出來的,如果再小一點,可能在1萬2、3左右,可以再節約點成本”。
據了解,以往該團職工在為紅棗施肥時,都是采取人力。紅棗施肥任務重、時間緊,有的職工采取雇傭勞動力的形式來減輕負擔,但在效率上不是很高。如今有了這種施肥機則完全可以將職工從繁重勞動中解脫出來,對該團紅棗種植走上機械化道路、發展新型農業有著重要意義。據悉,該團已與該施肥機廠商達成合作意向,不久將簽訂大批合作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