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付:用夢想編織未來
2014-12-10
太行日報7540
核心提示:高平市河西鎮牛村村,有個不斷挑戰自己,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的人。他就是袁天付,人稱他“農機大王”。初冬的一天,當記者走近袁天付時,驚喜地發現,這位“農機大王”的背后,是一串串夢想的組合。
高平市河西鎮牛村村,有個不斷挑戰自己,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的人。他就是袁天付,人稱他“農機大王”。初冬的一天,當記者走近袁天付時,驚喜地發現,這位“農機大王”的背后,是一串串夢想的組合。
便捷的農機夢
年近50歲的袁天付是個不安于現狀的人,30多年前,他離開故土,走上了開汽車搞運輸的致富路,有了積蓄又雄心勃勃地返鄉投資土高爐煉鐵。
悄悄掙錢可不是袁天付的胸懷,轉變傳統的勞作方式,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才是他的大志。2004年,他瞅見了一個更大的致富平臺——農機耕作。農機耕作效益高、效果好,加之對農機作業有資金補貼,農民們越來越喜歡。
這個巨大的市場,吸引著袁天付。他先拿出一部分積蓄,購置了小麥收獲機和小麥播種機,為全村群眾提供小麥播種、收獲服務,使鄉親們告別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而他自己在農機作業中,也嘗到了甜頭,一年純收入七八萬塊錢。
甜頭不能讓一個人獨嘗,利益要讓更多的人分享。2007年8月,袁天付聯合5家農機戶,成立了我省家農機合作社——天付農機專業合作社。由于他眼光敏銳,總能發現市場,加之經營有方,所以,他們的合作社每年耕作面積達2萬多畝,收益90多萬元,純收入36萬元,戶均收入3萬元。目前,合作社擁有大型拖拉機13臺,小麥聯合收獲機4臺,玉米自走式收獲機6臺,玉米精量播種機6臺,還有配套機具45臺,總資產180余萬元,實現了玉米生產全程機械化,成為高平市現代農業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
規模化生產的農場夢
“報紙上說,家庭農場就是以家庭為單位,開展專業化種植、規模化經營。你看,我現在的生產經營模式像不像家庭農場?”袁天付帶著一種成就感問。
“算!”記者肯定地告訴他,你的經營條件符合家庭農場的標準。
前些年,袁天付看到年輕人大多不愿從事田間農事勞作,只有留守的婦女、老人在地里操持農事,管理也粗放。于是,他就有替村民種地的想法。后來,中央號召進一步加快家庭農場建設,袁天付的腦子里就有了創辦家庭農場的設想。“我以每畝800元的流轉費,流轉本村土地1000余畝,還成功拿到了‘家庭農場’的執照”。袁天付臉上掛著甜甜的笑。可當時,親戚們勸他“這么高的流轉費,肯定賺不上錢,快別逞能了”。
袁天付只想統一耕種,把地整得再精細些,讓大伙多產糧食多掙錢,用行動和收獲破解當今“誰來種地的難題”,回答“種糧食不賺錢”的疑問。
發展“家庭農場”,有政策鼓勵,袁天付感到了“順風順水”。比如:得到了政府5萬元的項目資金扶持;農業部門還提供無償服務,就連一些農科研究所也無償為他服務,提供技術支持。他感慨地說,家庭農場這條路走對了。
袁天付是個種地的“好把式”。他選用的品種具有抗病蟲害強、耐旱等優點,加上耕作采用機械化作業,實行精準播種,因此,每畝生產成本可降低10%,就連化肥每噸還可便宜200元。此外,在管理經營上,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播種、統一管理、統一收獲,這些都為他的家庭農場帶來了可觀的效益。
農機農藝結合的科技夢
袁天付對科技種糧情有獨鐘,不管是農機合作社社員遇到了技術難題,還是自己生產中遇到難題,他都喜歡琢磨個子丑寅卯;對科學技術新項目,他毫不猶豫地引進,經過試驗示范,再向廣大農民推廣。
流轉土地后的年,就遇到了多年不遇的春旱,澆地播種又不現實,土層干燥厚度有10厘米,根本無法正常播種。“不能再等了。”袁天付心急如焚地打起了改造農機的主意。
怎樣才能抗旱播種呢?
當時,袁天付想研制一種機載水節能抗旱播種機,采取“機載水直澆種床”的辦法播種。為此,他白天吃不下飯,晚上睡不著覺,反復試制、試驗,累了就地歇息三五分鐘,腰痛病發作了就吃上幾片止疼藥。
蒼天不負有心人。經反復修改試驗,袁天付終于研制出機載水節能抗旱播種機。只需500公斤水,就能播種1畝玉米,農機和農業部門的專家現場看到袁天付的科研成果,一個個驚嘆。現在,這種技術已經在我市大面積推廣。
今年,為了提高生產效益,袁天付首先購買了政府補貼的配方專用肥,同時還加大有機肥施用量,力爭創出產量。其次,發揮農機優勢,為長治谷子研究所進行不同播種模式、不同品種的玉米試驗示范,為今后糧食增產、收益增加探索新的途徑。
袁天付,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正在用他的樸實、勤奮和執著,詮釋著當代農民的價值,實現著當代農民的一個又一個夢想。經過幾年奮斗,他的專業合作社由原來的小打小鬧,逐步壯大成為當地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還開展訂單式服務,為廣大農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程化、高質量的機械作業服務。
有夢想就會有未來。袁天付在黃土地上不斷超越自己,實現著更多更美的夢。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