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水灌溉 淡定解大旱
2014-08-20
人民日報8510
建設涉多部門配套,需要政府多關注幫投入
節水設施貴嗎?“節水灌溉工程的劣勢就是投入大,工期長,需要電力、市政、農業等多個部門配套建設。”河南省長葛市水利局工程科科長趙學軍說。
河南省農田水利技術推廣站副站長、高級工程師黃喜良說:“未來農業節水重點應重視發展管道輸水和低壓節能型噴頭;防滲渠道將逐步被管道化所取代;滴灌這種新型節水技術與地面滴灌相比,顯示著廣闊的發展前景。這些工程建設需要國土資源、農業綜合開發、發改、財政、扶貧、農業、水利等部門的共同完成。”這還需要政府多關注、幫扶。
寧宇光說,當地滴灌工程的水井及水泵等設施都是出資,老百姓要掏的錢只是鋪設地膜、滴灌帶的費用,每畝地約為200元。據王鐵介紹,自2011年開始實施省滴灌節水工程,采取省、市、縣投入大頭,農民投入一小部分的方式,如今彰武縣建設滴灌設施的土地達72.36萬畝,占全縣耕地面積的25%以上。
在鼓勵節水農業發展的機制上,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生態經濟與環境研究室副主任于法穩同時提醒,需要將節水農業更多應用于糧食生產,從而確保的糧食。
鏈接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農田水利事業迅速發展:
上世紀50—60年代,積極修復被戰亂破壞的灌溉工程,努力發動群眾修建了大量塘壩和小型引水工程。在50年代末期以后,修建了一大批中大型水庫和灌區,我國大部分的中大型水庫和大型灌區都是在這一時期開始建設并在日后逐漸發揮效益的。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受“文化大革命”影響,水利建設一度陷入停頓。1991年以后,我國加大了農業和水利投入,農田灌溉工程恢復、結構調整,管理上有所改革。
真功夫方治“卡脖子”(快評)
陳亞楠
現代農業,不能靠天吃飯。
在干旱和水環境的變化等多重考驗中,一些地方農田水利缺陷短板集中暴露,而河南、遼寧兩省在部分農地力推的“節水灌溉”,優勢凸顯。不管是在豫中的長葛,還是在遼西的彰武,實地調研的記者感嘆:“這些農地的莊稼,沒有干旱的影子。”
誠然,節水灌溉先期投入大,但與粗放澆灌一兩次后機井水位便明顯下降相比,節水灌溉用得長;算過成本,最有發言權的農民“紛紛來到鎮里咨詢,要求政府給予技術指導。”
更多>同類農機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農機資訊
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