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農業機械化“三問”
東明鎮的農民在水田里插秧作業
水田插秧機械化,不但使大面積水田化的雙遼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而且提高了勞動效率的60%,使“不插六月秧‘的農諺成為輕松的現實,彰顯了農業機械化的無可匹敵的科學實效?! ?/p>
●吉林省財政將在今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增量中安排30%的資金進行重點扶持。
●目前全省有近四分之一以上的農機作業由農機合作社承擔。
●截至去年年底,吉林省農機總動力達到2727萬千瓦,大中型拖拉機達到44.05萬臺,比上年提高11.3%。
●今年,將在全省建設100個高標準現代農機合作社。
●農業部將吉林省確定為農機深松整地作業補助試點省,力爭今年秸稈粉碎還田、深松免耕作業面積超過500萬畝。
5月的田野生機盎然,水田中稻苗嫩綠,插秧正忙,大田里一行行田壟上已隱隱約約泛起綠意,那是剛剛破土而出的玉米幼苗。
回望春耕,我們腦海中印象最深的是在田野中四處撒歡兒的“鐵牛”,播種撒綠,聲聲轟鳴,“鐵牛鬧春”已成隨處可見的春天一景。“鐵牛熱”的背后是我省廣大農民對全程農業機械化的認同和企盼。
春耕時節,在田間地頭,我們與普通農民對話,有關吉林省農業機械化的“三問”得到了更清晰的回答。
一問:“鐵牛”如何改變農民種地方式?
“過去春耕時,需要雇不少人,人工費用一年比一年高。而今年,在這臺新播種機的幫助下,開溝、播種、施肥、鎮壓‘一條龍’機械化作業我一個人就能完成,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看著眼前一條條新打出的田壟,朱德良頗為欣喜。
朱德良是東豐縣三合鄉二道崗村三組的農民,今年他家種了30公頃玉米。面對如此大的耕種面積,老朱卻說,這是他多年耕種以來最省錢、省時、省力的一年,而且,在忙完自家的農活后,他還去給別人耕種犁地,又多了一筆收入。“正常市場價在6萬元的播種機,通過農機補貼后我只花2萬元,真是省了一筆不小的開銷。”老朱高興地告訴記者:“有了這些農機,再不用為地多找不到人干活犯愁了。”
事實上,老朱的喜悅也是很多農民共同的喜悅。
大田耕種的半個多月,鄭洪軍都是清晨4點多就開始工作了。作為榆樹市八號鎮晨輝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一名農機手,在春耕時節,他每天都是迎著曙光出門,踏著暮色回家。
“現在種地比以前省事兒多了,這一臺機器連滅茬、整地帶播種、施肥,一趟都完成了。”在免耕播種機旁,鄭洪軍顯得十分輕松。“這一臺機器一天能種5公頃地左右,這片地差不多也就五六公頃,一天都種完了。”
據了解,今年吉林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進行了較大的調整,重點圍繞糧食主產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糧食生產關鍵環節落實政策。省財政將在2014年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增量中安排30%的資金進行重點扶持,促進土地規模經營、機械化生產,加快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建設。針對農民合作社、種養大戶、農機大戶、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進行優先補貼。重點補貼免耕播種機、鋪膜播種機、深松機等糧食生產關鍵環節農機具。
朱德良頗為驕傲地對記者說,農業機械化的引入讓他家的春耕生產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