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催生吉林新型農村經濟發展模式
“這就是我們的工作室,這里頭很多種米,黑米、糯米、香米,都是拿牛皮紙這么做的包裝。”
眼下東北農村已進入冬閑期,可走進吉林省農安縣龍王鄉“稻夢家庭農場”,卻看見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儲糧倉里,六七名農民還在忙著包裝新米。農場主趙子峰告訴記者,原來他家的大米沒有牌子,一斤只能賣兩三元錢。現在大米有了商標,一斤就能賣七塊錢:“有了品牌之后,現在賣得也不錯。明年在品種上會做的更開,往南方賣,各地發一下子。”
趙子峰在當地流轉了40多公頃土地。過去,他只是一位生產者,把糧食賣給中間商或加工企業,價格完全由別人決定。成立家庭農場后,他從生產者變成企業主,從種到收再到銷售都是自己把關、做主,自主性變強了:“首先就是集約化了,方便管理,有計劃性;再者土地產出也會高的,有效率。”
各地的家庭農場圍繞糧食生產、農業產業發展規模化種養殖,拓寬思路搞多種經營,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四平市鐵西區平西鄉獾子洞村黃如剛搞的就是綜合性的家庭農場:“農機這塊,再就是蔬菜這塊,還一個果業這塊。我們還有養殖業,養豬、養牛這塊,現在都已經形成規模。”
由于采用新品種、新技術,實施了果蔬輪茬種植方式,黃如剛農場里一年四季都閑不下來,在家庭農場打工的農民按時計酬、每天結算;帶動了周邊100多農戶,通過在農場里從事第二職業,人均年增收近萬元。村民李一春:“老百姓愿意流轉,一是得著實惠了,錢到手了,旱澇保收了;種地大戶、農場得用工呀,村民去打工去,還能掙一部分錢。”
吉林省積極、穩妥推進農村土地流轉,扶持、引導農戶建立家庭農場,家庭農場迅速興起。吉林省農科院農業經濟信息服務中心副主任舒坤良認為:“家庭農場的發展會促進農村土地的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同時提高了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產出水平和產糧的積極性。的受益人應該說就是農民。”